高血压领域权威专家孙宁玲教授教你正确测量血压
高血压领域权威专家孙宁玲教授教你正确测量血压
高血压领域权威专家、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高血压科主任医师孙宁玲教授指出,正确的血压测量方法是管理血压的基础,对预防心血管疾病至关重要。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以下是一套科学的血压测量方法:
血压测量的重要性
近年来,我国高血压患病率持续上升,中青年人群及农村地区尤为明显。尽管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有所改善,但仍处于较低水平。高钠、低钾膳食,超重和肥胖,吸烟,过量饮酒,心理社会因素等是我国人群重要的高血压危险因素。因此,掌握正确的血压测量方法,对于高血压的预防和控制至关重要。
正确的血压测量方法
测量前准备:在测量血压前,应先静坐休息5分钟,避免情绪激动、剧烈运动或进食。测量时,上臂应置于心脏水平,保持放松状态。
选择合适的血压计:推荐使用经过准确性验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不建议使用水银血压计。使用标准规格的袖带,臂围大者(>32cm)应使用大袖带,臂围小者(<24cm)应使用小袖带。
测量步骤:
- 首诊时应测量两侧上臂血压,以血压读数较高的一侧作为测量血压的上臂。
- 每次测量时,应相隔30~60秒重复测量,取2次读数的平均值记录。如果收缩压或舒张压的2次读数相差10mmHg以上,应再次测量,取3次读数的平均值记录。
- 老年人、糖尿病或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患者,应该加测站立位血压。站立位血压在卧位或坐位改为站立位后1min和3min时测量。
- 在测量血压的同时,应测定脉率。
常见误区解读
室温影响:测量时室温较高可能导致血压偏低,室温较低则可能导致血压偏高。因此,应在舒适的室温下进行测量。
袖带松紧度:袖带气囊应至少覆盖80%上臂周径,太松会导致测量结果偏高,而太紧则会导致结果偏低。常规袖带长22~26厘米,宽12厘米,上臂臂围大者(>32厘米)应换用大规格袖带,而臂围小者(<17厘米)应用小规格袖带。
测量次数:很多人只测量一次血压就结束,这是不够的。按照规范的测量流程,每次测量血压时应连续测2次,间隔1~2分钟,取2次的平均值,如果2次结果差异>10mmHg,则应该测量第3次,然后取3次的平均值记录。
测量手臂选择:一般来说,每个人左手和右手的血压不完全一样,首次测量血压时,双上臂的血压都需要测量,以后测量读数较高的一侧。正常情况下,双臂血压差应在10mmHg以内,如果大于10mmHg就应该提高警惕,可能存在血管狭窄甚至堵塞的情况,或者有其他导致继发性高血压的疾病,应尽快转诊做进一步诊断。
注意事项
- 测量前的准备:测量前30分钟内避免剧烈运动、吸烟、饮茶或咖啡等,排空膀胱。
- 测量时的姿势:采取坐位,双脚平放地面,背部挺直,上臂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线。
- 环境要求:选择安静、温度适宜的环境进行测量,避免外界干扰。
通过遵循以上方法和注意事项,可以确保血压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从而更好地管理血压,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