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失眠优势多,中药针灸助你睡个好觉
中医治疗失眠优势多,中药针灸助你睡个好觉
一、中医看失眠
失眠在中医里多因思虑过度、气血亏虚等所致,中医如何理解失眠的成因呢?
中医认为,失眠即 “不寐”,亦称 “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瞑” 等,是因为外感或内伤等病因,致使心、肝、胆、脾、胃、肾等脏腑功能失调,心神不安,以致经常不得入寐的一种病症。
失眠的原因很多,但总是与心脾肝肾及阴血不足有关,其病理变化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交。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情况:
心肾不交:心阳不能资助肾阳共同温煦肾阴;肾阴才虚,继而不能上济心阴,心阴既虚,不能濡养心阳以致 “心肾不交”。再者心阳偏亢或心火不足,不能下温肾阳,会造成 “心肾不交” 而致 “不寐”。
心脾两虚:脾取阳于心,心气虚不能温运脾阳、心脾不能共济、互调而致心脾两虚造成 “不寐”。
心胆虚怯:心营不足,不能濡养肝、胆,肝、胆失养无力协调心的功能,而成心胆虚怯之 “不寐”。
思虑过度会损伤心脾,导致气血生化不足,心神失养而失眠。气血亏虚则不能濡养脏腑,心神不安而失眠。此外,饮食不节、情志失调、久病体虚等也可导致失眠。
二、中医治疗失眠之优势
相比西医,中医治疗失眠副作用小,且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中医药治疗失眠有诸多优势。首先,药物的副作用相对较小,对机体的伤害较小。不像西药服用后可能出现第二天头昏脑胀的反应,比较适合长期调理服用。其次,中医药治疗失眠不会形成药物依赖,也不会出现药物的戒断反应,可以依据病情随时停药。再者,中医药治疗失眠是从病因入手,从根源上治疗,同时还可以改善机体的身体素质。
中医强调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治,比如考虑到失眠的体质、感情等方面,治疗方案会因人而异,针对不同的病因做出对应的治疗方案,因此会更具针对性。
中药安全性高。与西药相比,中药常用在调理身体的过程,达到祛病和强化机体能力的目的,同时,中药的副作用较少,并且中药的治疗效果会在使用后持续很长的时间。
中医治疗失眠是综合治疗,包括调理情绪、运动锻炼、饮食指导、保持良好的睡眠环境等多项治疗措施。
中医治疗失眠疗效稳定。从根本上调节机体功能,改善睡眠质量,因此其治愈效果能够长期保持稳定,不会出现药物依赖现象。
三、中医治疗失眠之方法
中药调理
朱砂、磁石等多种中药可助眠,中成药如朱砂安神丸等也有疗效。
在中医治疗失眠的方法中,中药调理是重要的一环。朱砂有镇心安神、清热解毒的功效;磁石能潜阳纳气、镇惊安神。但这些药物使用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服用。
中成药朱砂安神丸对于心火亢盛、阴血不足所致的失眠有较好的疗效。此外,还有解郁安神颗粒、百乐眠等中成药,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应用,对于治疗失眠、入睡困难、多梦等症状都可以进行辅助调治。
针灸治疗
针刺穴位可调和阴阳、疏通经络,耳针疗法也很有效。
针灸是中医治疗失眠的有效方法之一。针刺穴位可以调和阴阳、疏通经络,从而改善睡眠。常用的穴位有安眠穴、照海穴、申脉穴、四神聪等。针刺这些穴位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特别是对于经络阻滞、肝气不舒的患者效果更加明显。
耳针疗法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失眠的方法。通过在耳部特定穴位上贴压王不留行籽等,可以刺激穴位,调节脏腑功能,改善睡眠。
推拿
运用点、按等手法取睛明等穴位推拿可改善睡眠。
推拿也是中医治疗失眠的方法之一。运用点、按、揉等手法,取睛明、攒竹、太阳、百会等穴位进行推拿,可以缓解疲劳,放松身心,改善睡眠。推拿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调节脏腑功能,从而达到治疗失眠的目的。
四、中医综合调养失眠
饮食调理
百合、莲子等药食同源食物可镇静安眠。
中医综合调养失眠,饮食调理是重要的一方面。百合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的功效;莲子有补脾止泻、益肾固精、养心安神的作用。可以将百合、莲子等药食同源的食物做成粥、汤等食用,有助于镇静安眠。
此外,还有酸枣仁、桂圆等食物也有安神助眠的作用。可以将酸枣仁炒香后研末,每晚睡前用温水冲服;桂圆可以直接食用或煮粥食用。
心情调整
保持心情愉悦舒畅,避免心理压力过大。
心情调整对于失眠的治疗也非常重要。中医认为,心主神明,心神安定时能很自然的入睡,心神不宁会难以入眠。失眠因为长时间睡不着,容易产生焦虑情绪,而焦虑又可以加重失眠,所以让患者调畅情志、放松心情显得格外重要。
可以通过听音乐、散步、瑜伽等方式来缓解压力,保持心情愉悦舒畅。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药物调整
严重失眠可在医生指导下用炒枣仁等多种药物调理。
对于严重失眠的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用炒枣仁等多种药物进行调理。炒枣仁有养心安神、敛汗的作用,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
此外,还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用黄连阿胶汤、归脾汤、龙胆泻肝丸等中药方剂进行调理。但这些药物使用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