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校长郑庆华谈双一流建设:持续深化改革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
同济大学校长郑庆华谈双一流建设:持续深化改革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
近日,同济大学校长郑庆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同济大学将继续深化“双一流”建设,不断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作为中国顶尖学府之一,同济大学在2024年的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中国第八,展现了其卓越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郑庆华强调,未来同济大学将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推动科技创新和国际合作,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双一流建设的最新进展
同济大学近期发布了《学科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和《人事人才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为学校的未来发展绘制了蓝图。《学科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提出了七大重点任务,包括优化一流大学学科结构、人工智能赋能学科发展、做强基础学科、服务国家战略布局新学科、推进学科交叉融合、深化国际合作等。目标是到2027年,高质量完成新一轮“双一流”建设任务,改善学科专业均衡性,提升新兴学科成长性,推动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行列。
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同济大学部署了九大重点任务,涵盖师资岗位资源配置、人才分类评价机制、青年人才培育、人才精准引进等多个方面。学校将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面向世界汇聚一流人才,营造人才发展新生态。
国际化战略与合作
同济大学坚持国际化发展战略,不断拓展全球合作伙伴网络。学校已与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所知名高校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与科研合作。2024年,AUCA海外高校驻华联盟年度会员大会在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成功举办,来自三十多所海外高校的代表齐聚一堂,探讨国际教育合作的创新模式。同济大学外事办公室副主任李静表示,学校始终致力于推动可持续发展教育,通过国际化支持高水平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
人才培养与科研创新
同济大学在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学校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体系,为国家输送了大量高素质人才。在科研创新方面,同济大学积极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承担了一系列重大科研项目,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研成果。
2024年,同济大学召开了“国家大学科技园体系建设方案和2024科技成果转化”发布大会,推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学校发布了职务科技成果赋权试点方案,允许将科技成果的长期使用权、部分所有权或全部所有权赋予完成团队,鼓励科技成果产业化。此外,学校还启动了首批校内场景验证项目,搭建产业应用场景,帮助科研团队迈出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初一步”。
同济大学的环同济知识经济圈2023年度总产出超过700亿元,成为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平台。学校还与多个地方政府和技术转移中心签约,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对接企业需求,加快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未来展望
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同济大学将继续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发展目标,深化综合改革,提升核心竞争力。学校将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融合,培育新兴交叉学科,打造更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高地。同时,同济大学将加大国际化人才培养力度,提升学生的全球竞争力,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贡献更大力量。
郑庆华校长表示,同济大学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加强与全球顶尖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与竞争,不断提升学校的国际影响力。学校还将深化产教融合,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同济大学正以坚定的步伐迈向更加辉煌的未来。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必将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