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老年患者静脉输液安全新指南来了!

创作时间:
2025-01-22 03:11:58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老年患者静脉输液安全新指南来了!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患者静脉输液的安全问题日益受到重视。最近发布的《输液连接装置安全管理专家共识》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提供了新的指导方案。这份指南强调了无针接头、三通接头和肝素帽等输液连接装置的正确使用和维护,以最大限度降低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风险。了解这些新指南不仅能提高治疗效果,还能大大改善老年患者的就医体验。让我们一起学习这些重要的安全措施吧!

01

《输液连接装置安全管理专家共识》解读

无针接头的使用规范

无针接头是无针输注系统的重要组件,主要用于血管导管端口与输液器、注射器等给药装置连接以进行给药,或者作为治疗间歇期血管导管端口保护装置使用。无针接头的分类目前尚无既定标准,临床常根据冲封管操作结束注射器与接头断开连接时接头内部瞬时压力的变化,分为正压、负压、平衡压和抗反流接头。无针接头两端分别称为公鲁尔端口和母鲁尔端口,见图1。

在选择无针接头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1. 在导管端口、三通接头或延长管母鲁尔端口使用无针接头,防止反复开放带来的污染和感染风险,并预防操作人员针刺伤。
  2. 在输注红细胞以及需要快速连续输注晶体溶液时,应避免使用无针接头。
  3. 护理人员应知晓所使用的无针接头类型(正压、负压、平衡压和抗反流)。
  4. 若使用无针接头进行高压注射,应选用耐高压型。
  5. 多种药物输注的情况下,为减少药物不相容的风险,宜选择使用独立内腔的多通路无针接头。

在使用和更换无针接头时,应注意:

  1. 使用无菌非接触技术取用和更换无针接头。
  2. 更换无针接头的频率不应过于频繁,一般5~7d更换1次(具体应参照产品说明书)。
  3. 以下情况应立即更换无针接头:无针接头内有血液残留或残留物;完整性受损或被取下;被污染时。
  4. 当需要从中心静脉导管中抽取血标本进行血培养前,应撤除无针接头,避免血标本污染出现假阳性情况。
  5. 通过抽回血的方式对导管装置进行评估时,不要将回血抽至无针接头。
  6. 封管时冲洗、夹闭和断开注射器的顺序应遵照产品说明书,若无说明,则考虑每种类型无针接头的反流量,遵循以下顺序进行:负压接头为冲洗、夹闭、断开;正压接头为冲洗、断开、夹闭;平衡压接头和抗反流接头无需遵循特定顺序。

三通接头的使用规范

三通接头是一种液门或旋转塞,用于控制液体在管腔内流动,可用于同时输注2种以上药物,也可以通过调节三通接头的开关开始或停止给药。由三通体、开关、1个公鲁尔端口和2个母鲁尔端口组成,2个母鲁尔端口各有1个单向阀门,通过控制开关,来控制三通接头内液体流向,3个端口均有无菌保护帽覆盖,见图2。

肝素帽的使用规范

肝素帽由乳胶塞、收缩膜和端帽组成,在无针接头发明之前,通过针头与注射器或输液器等连接用于给药,目前主要作为间歇给药时导管端口的保护装置来使用。建议仅作为端口保护装置使用,不建议作为输液连接使用。应选用透明便于观察的肝素帽,当肝素帽中有残留血液或者其他残留物时,应立即更换肝素帽。肝素帽被取下后,应丢弃,不能再次使用。按照产品说明书确定肝素帽更换时间。

消毒导管帽的使用规范

消毒导管帽是含有70%的乙醇溶液或异丙醇的一类端帽,可以覆盖在无针接头母鲁尔端口,对端口表面消毒并提供物理屏障,降低污染和CRBSI风险。输液治疗间歇期,消毒导管帽可用于无针接头端口的消毒和保护,以防止无针接头端口被污染,降低感染风险。更换无针接头时消毒导管帽应同时更换。使用过的消毒导管帽一旦与无针接头断开则丢弃,不可再次使用。断开消毒导管帽后,如需给药,则每次连接前均需消毒无针接头端口,具体消毒要求参见无针接头产品说明书。

02

老年患者静脉输液的特殊注意事项

长期静脉输液装置的选择

长期静脉输液装置主要包括外周插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中线导管和植入式端口。这些装置虽然为老年患者提供了便利,但也带来了血栓形成、感染和机械并发症等风险。

  • 外周插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适用于中长期输液、输血和频繁采血。它们是植入式端口的替代品,尤其是在需要短期化疗方案时,或者由于止血障碍或胸部皮肤损伤等情况而无法放置植入式端口时。但PICC导管发生血栓并发症的风险比端口更高,因为手臂静脉的直径比颈内静脉或上腔静脉小。

  • 中线导管:这些导管比PICC导管短,预计停留时间为4周至3个月。中线导管通常用于无刺激性药物给药和肠外营养。

  • 植入式端口:这些装置被放置在皮下,为长期治疗提供可靠的选择,如化疗。与其他类型的导管相比,它们的感染率较低。

预防并发症的措施

  • 血栓并发症:导管相关血栓形成(CRT)是与长期静脉装置相关的主要并发症。血栓形成可能发生在各种部位,包括导管的臂部或胸腔内路径。导管直径越大,导管与静脉的比例超过33-45%时,风险就越大。预防措施包括定期活动肢体、使用抗凝药物等。

  • 感染性并发症: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是常见的感染并发症。增加感染风险的因素包括血液癌症、肠外营养和重症监护环境中使用PICC管。预防措施包括使用2%异丙醇中70%氯己定等消毒剂以及浸有氯己定的敷料可显著降低感染率。频繁评估和适当维护至关重要。

  • 机械并发症:包括导管阻塞、意外撕裂或移位等。使用倒锥形导管(近端较粗)已显示出减少意外拔出和插入后出血的潜力。

个性化建议

  • 定期评估:医护人员应定期评估老年患者的静脉输液需求和装置使用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 选择合适的输液装置: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治疗持续时间、药物类型等)选择最合适的输液装置。例如,对于需要短期治疗的患者,可以选择中线导管;对于需要长期治疗的患者,植入式端口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 加强护理和监测:老年患者由于生理功能减退,更容易发生并发症。因此,需要加强护理和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03

实际应用案例

某医院在实施《输液连接装置安全管理专家共识》后,老年患者静脉输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降低。例如,通过规范无针接头的使用和更换频率,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率降低了30%。此外,通过合理选择输液装置和加强护理,血栓形成和机械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有所下降。这些成果表明,遵循新指南不仅能提高治疗效果,还能改善老年患者的就医体验。

04

结语

静脉输液是把“双刃剑”,合理使用才能确保安全有效。据统计,我国静脉输液使用量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过度输液会带来药物不良反应、感染风险和医疗费用增加等问题。因此,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属应共同关注静脉输液安全,合理使用输液治疗。通过遵循《输液连接装置安全管理专家共识》,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老年患者静脉输液的风险,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