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上海第一妇婴医院的老建筑:从中西疗养院到网红打卡地
探访上海第一妇婴医院的老建筑:从中西疗养院到网红打卡地
上海第一妇婴保健院(简称“一妇婴”)西院的老建筑,最近成了网红打卡地。这座始建于1926年的米色大楼,原是中西疗养院,如今却因欧式复古的外立面和院内咖啡店设计,吸引了不少“网红达人”前来打卡拍摄。然而,这一现象也引发了市民的吐槽,认为影响了正常就医。医院方面回应称,将加强管理,劝阻商业拍摄等行为。
历史渊源:中西医结合的实验基地
1926年,这座位于长乐路536号的建筑作为中西疗养院启用,成为上海最早尝试融合中西医治疗方法的医院之一。疗养院由留法归来的世界社创始人李石曾等人倡议创办,旨在“谋中西医术,作实地之试验,以期融会沟通”。
疗养院的创办得到了中外名流的支持。1929年2月的成立典礼上,李石曾、孙科、蔡元培、吴稚晖、郑毓秀、钱新之、张静江、陆仲安和法国驻华公使等中外名流都出席了庆典。西医部由法国医生郎培安主持,中医部则由名医陆仲安负责。陆仲安以擅用黄芪闻名,曾治愈胡适、张静江等人的糖尿病。
建筑特色:中西合璧的典范
这座建筑由法国建筑师赉安设计,是一座浅色调的古典主义建筑。屋顶覆盖红瓦,外立面装饰有孟莎屋顶、凸窗和外廊。建筑高达4层,建筑面积2335.2平方米,配有花园和暖气设备。
上海日报城市和建筑历史专栏作家乔争月认为,上海医学人文底蕴深厚,各大医院内风格多样的历史建筑就是最为生动的证明之一。这些医学历史建筑既展现了上海建筑历史中西合璧的风貌,又映射了独特的上海医学发展史。
网红打卡:从医院到城市地标
近年来,这座百年建筑因独特的欧式风格和院内咖啡馆的设计,成为网红打卡地。社交平台上,不少博主以咖啡店为背景,或坐在院内长椅上拍摄。甚至有摄影团队带着反光板、三脚架等专业设备前来拍摄。
然而,这一现象也引发了一些争议。有市民认为,病人就诊完出来看到一群人拍照,不太合适。医院方面回应称,将加强管理,对于商业拍摄、长时间占据为患者提供休息的座椅、使用补光灯等大型专业设备等行为进行劝阻。
文化价值与保护
作为老建筑保护专家,原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档案室主任娄承浩认为,长乐路一带的历史建筑资源丰富,一妇婴西院在经过整体修缮后,具有一定的欣赏价值。但是,打卡的前提是不影响到医院正常就诊和病人进出。
城市建筑历史学者乔争月建议,医院可以在保证业务正常开展的前提下,对历史建筑进行宣传。她将于近期在一妇婴开展人文讲堂活动,主题就是阅读上海医院建筑。
未来展望:平衡功能与文化
一妇婴西院的老建筑,承载着近一个世纪的医疗和文化记忆。它见证了无数上海家庭迎来新生命的甜蜜时刻,也记录了中西医结合的探索历程。如今,它又以新的方式融入城市生活,成为市民文化体验的一部分。
未来,如何在保护历史建筑的同时,满足公众对文化体验的需求,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或许,通过合理的管理和引导,这座百年建筑不仅能继续守护生命,还能成为城市文化的新地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