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诸葛亮误杀二人,深感后悔。他们是谁,为何让诸葛亮遗憾

创作时间:
2025-01-22 01:58:56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诸葛亮误杀二人,深感后悔。他们是谁,为何让诸葛亮遗憾

在三国鼎立的乱世中,诸葛亮作为蜀汉的军师,以其卓越的智慧和谋略闻名于世。然而,即使是这位被誉为“卧龙”的智者,也有失误的时候。他错杀了两个人,这两个人的死,不仅让诸葛亮深感后悔,也让蜀国失去了宝贵的人才。

在东汉末年的烽火连天中,三国鼎立,曹魏、东吴和蜀汉共争天下。无人知晓谁能最终称雄,但他们都渴望成为这片天下的唯一主宰。

刘备凭借其汉王朝正统血脉,吸引了众多豪杰加入他的队伍,其中最为杰出的便是军师诸葛亮。

诸葛亮,他的智谋与精明无比令人敬佩,他的智慧已经成为一种象征。诸葛亮确实才高八斗,策略得当,但他终究只是一个人,一个有血有肉,也会老去,也会病痛的人。

作为人,难免会有失误的时候,诸葛亮也不例外。那么,诸葛亮犯了什么错误呢?那就是他错杀了两个人,导致了刘备去世后,蜀国缺乏可用人才。

如果诸葛亮当时留住了其中的一人,蜀国或许有机会统一三国,而非最后走向悲惨的结局。

马谡是襄阳宜城人,家境富裕,父亲对他寄予厚望。他自幼便表现出出色的才华,三四岁开始研读四书五经,并对兵法谋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马谡还有四个才华横溢的兄弟,其中以他的哥哥马良最为出色,有“马氏五常,白眉最良”之称。

诸葛亮为何要亲手处决这两个被杀掉的人?让我们一起揭开这个谜团。首先,马谡的兵败是不容忽视的事实,但他绝非无可救药。马谡的成长背景和才华都展现了他的潜力,如果能得到正确的引导,他有可能成为一名出色的将领。

然而,诸葛亮认为马谡的傲慢和轻敌是导致兵败的主要原因。他担心马谡的错误可能会给蜀汉带来更大的损失,因此必须采取严厉的措施。

这是诸葛亮为了保护蜀汉的利益做出的决定,尽管这对马谡来说是一次重大的打击,但他也从中吸取了教训,以后更加谨慎对待战争。

诸葛亮下令斩首马谡,这不仅仅是对马谡的惩罚,也是对其他将领的警醒。马谡的失败提醒他们,骄兵必败,必须时刻保持警惕,以避免重蹈覆辙。

马谡的死也使得蜀汉失去了一个有潜力的将领,但这也警示了其他将领,要想在战争中取得胜利,就必须要有坚定的决心和谨慎的态度。

马良和马谡两兄弟并肩作战,为蜀国主公刘备效力。马良凭借出色的才气和忠诚,从荆州从事晋升为侍中,他的谦逊和亲切深得刘备的信任。

马良和诸葛亮同为刘备的谋士,他们的治国理念也高度一致,马良甚至称诸葛亮为兄长。 然而,命运的无情让人心痛,马良在担任侍中的第二年六月,在战场上为刘备的夷陵之战牺牲。

这场战役中,刘备遭遇惨败,退回益州,而马良不幸在这场战役中丧生,年仅三十六岁。

马谡,一个才华横溢的军事家,虽然他在军事谋略上有独特的见解,但却因言辞轻浮而被刘备看轻。诸葛亮对他的信任,甚至超过了刘备,但刘备的提醒并未得到诸葛亮的重视。

结果,马谡的攻心之计在诸葛亮讨伐南中的战役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七擒孟获,彻底降服南中人。然而,这一切的成就都无法掩盖马谡的缺点,他的言语轻浮和不切实际,使得他无法得到刘备的器重。

在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了刘备的眼光毒辣,他的提醒让诸葛亮避免了因信任马谡而出现的错误。

诸葛亮对马谡的信任和期望甚高,他视其为接班人,甚至将其视为自己的继承人。为了蜀国的未来和刘禅的接班问题,诸葛亮一直力图将马谡培养成一个能独当一面的智囊。

在祁山战役后,诸葛亮想要进一步扩张领土,他决定派遣一支队伍前往街亭,占领这个地方作为蜀军的据点。尽管许多人建议让有经验的老将如魏延和吴壹领军,但诸葛亮却坚持自己的决定,派马谡作为先锋,王平为副将,坚决支持他。

马谡虽学识渊博,对军事策略颇具见解,但缺乏实战经验和战场技巧。在急于求胜的诸葛亮的推动下,他被任命为街亭的守将。

出发前,诸葛亮告诫他要在靠近水源的山边驻扎,保持警惕,切勿轻敌。然而到达街亭后,马谡自大傲慢,不听从诸葛亮的建议,执意将军队设在远离水源的山上,以期利用埋伏战术取得胜利。

王平多次劝谏无果,马谡固执己见,导致街亭最终失守。王平无奈之下,只好自行带领一千士兵到附近的水源驻扎。

在街亭战场上,魏国的名将张郃与蜀军的马谡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对战。然而,马谡的错误判断导致了蜀军的失败。 张郃在街亭抵达后,发现马谡将城池丢弃,选择上山扎营。

经验丰富且智勇双全的张郃知道,这是一个一定会导致失败的错误。他立刻命令部下围困整座山,切断水源,隔绝粮道,让蜀军陷入困境。

在这种情况下,蜀军的水源和粮食供应被切断,饥饿和渴求让军心变得慌乱。张郃抓住机会发动攻击,蜀军无法抵抗,只能仓皇逃跑。

马谡后悔已来不及,只能独自杀出重围。 而在山下不远处的王平,利用他的千人马鼓声,让张郃不敢轻易接近。

然后,王平从容不迫地后撤。街亭的失守,意味着蜀军失去了通往汉中的重要据点,再也无法赢得战争。 为了减少蜀军的损失,诸葛亮不得不下令撤回汉中。

然而,这次撤退也让诸葛亮损失了几名大将,他对此深感痛心。为了找出失败的原因,诸葛亮详细询问了每个人的意见,得知马谡违反了作战部署,他在山上扎营。

对此,马谡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表示对此负全部责任。然而,这次战斗本应是蜀国的胜利,却因为马谡的错误而失败,这实在是令人惋惜。

街亭的失守让蜀国上下人心惶惶,而马谡在此次事件中的主要错误,也违反了严重的军法。为了安抚蜀国上下,也为了严明军纪,诸葛亮不得不挥泪斩杀了马谡。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内心愧疚不已,自责用人不当导致蜀军大败。他向刘禅请旨降三级官职,以示自省。如果当时诸葛亮听从刘备的劝说,不派马谡领兵,或许蜀军就能取得胜利,蜀国历史也将大不同。

刘封拒救关羽,诸葛亮劝刘备除之。然而,诸葛亮应该被处死的第二个人并非刘封。刘封原名寇封,是刘县令的外甥。

刘备在荆州投靠刘表时,年过四十,事业无成,膝下无子,生活非常孤独。在一次与刘县令的聚会中,刘备看到了气质非凡的寇封,觉得他像年轻时的自己,便收他为义子。

刘备看着寇封,注意到他捡起地上的一块肉,没有吹掉泥沙就直接吃进了嘴里。刘备不解地问寇封为什么不责备下人,寇封回答说他作为将领,应该时刻记住百姓的困苦,即使是一点肉也不能轻易浪费,军中的厨子每天都忙忙碌碌,这样一个小错误,他又怎么忍心责备他们。

刘备被寇封的仁义之心深深打动,当场决定将寇封收为义子,改名为刘封。后来,刘备和刘璋一起发兵攻打张鲁,但后来他们之间产生了矛盾,刘备决定南下进攻刘璋。

刘备留下关羽在荆州守卫,让诸葛亮、张飞、赵云等将领逆流而上,入川作战。在战争中,众将领勇猛无比,过关斩将,气势磅礴。

刘封也在这一战中表现出色,立下战功。刘备占领益州后,刘封被提升为副军中郎将。

刘备在取得汉中后,决定向中原进攻,派遣刘封、孟达和李平一起攻克上庸。上庸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荆州通往汉中的必经之路,北上直通长安,南下可以支援荆州,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刘备之所以选择让孟达辅助刘封攻打上庸,是因为他对孟达有些疑虑。孟达先前投奔的是刘璋,后来又投靠刘备,不是一位忠心耿耿的人。

在孟达攻下房陵后,竟然纵容部下杀死了诸葛亮的姐夫,虽然诸葛亮没有发表任何言论,但刘备对此深感愧疚。为了监视孟达,确保他的忠诚,刘备让自己的义子刘封统帅孟达的部下。

刘封仅凭少量兵力便攻下上庸,进入上庸后,他善待上庸太守,致力于安抚当地百姓,为战后的降服工作做好准备。

他把孟达调回房陵看守,尽职尽责地完成任务。然而,刘封虽为英勇战将,却缺乏管理地方的经验,层出不穷的事务使他感到手足无措。

尽管他忙碌奔波,勉力维持上庸的稳定局面。相比之下,孟达作为文官出身,加上他曾任宜城太守,对地方管理有丰富经验,这些事务对他来说毫无压力。

孟达看到刘封的狼狈模样,不禁幸灾乐祸,还出言不逊。刘封得知孟达对自己的嘲讽后,怒火中烧,七窍生烟。作为刘备的义子,刘封一直受到部下的尊重,他一向看不起见异思迁的孟达,这次更是被他的言行激怒。

刘封夺取了孟达的仪仗队,使孟达对他非常不满,两人就此彻底决裂。失去了孟达的帮助,刘封在上庸的管理更加艰难。

刘封的悲剧人生即将上演。

关羽在襄樊地区重创曹魏,曹操被迫退回河北。然而,关羽在向刘封和孟达请求支援时却遭到了忽视。在多次求援无果后,关羽只好调取荆州驻守部队增援。

曹操和孙权见此机会,突袭了荆州,关羽因此丧失荆州,死在孙权手下。这一事件让刘备痛失东面北伐的基地,并对荆州的失守感到痛心疾首。

他把责任推给刘封和孟达,并决定对他们进行严厉的惩罚。孟达见状,选择了背叛蜀汉,投靠魏国,并写信劝刘封也这样做。

孟达带领魏军进攻上庸,刘封无法抵挡,只能退回成都。刘备对刘封的失望和愤怒达到了顶点,他认为刘封要对荆州和上庸的失守负全责。

刘封坚决否认,并表示他一直对刘备忠心耿耿。然而,诸葛亮看到了刘封的傲慢和难以管教,担心他在刘备去世后会成为威胁,并且也担心他会影响刘禅的继位。

因此,诸葛亮劝刘备赐死刘封。

刘备对刘封的所作所为感到十分失望,而诸葛亮的出现更是加剧了他的决心。于是,他狠心地赐死了刘封。

自此以后,蜀中无大将,廖化只能勉强成为先锋。马谡的死,既是诸葛亮急于培养接班人,也是他自己的轻敌自大造成的。

而刘封的死,是因为他的能力过于强大,让刘备和诸葛亮感到恐惧,担心他成为刘禅继位的威胁。马谡被诸葛亮斩首,刘封也在诸葛亮的劝说下被赐死,蜀国五虎将一个接一个凋零,后期几乎没有可用的人才。

诸葛亮五次北伐,都以失败告终。公元234年,诸葛亮在最后一次北伐时,病逝在五丈原,临死前他后悔道:“如果没杀错他,北伐可能会成功”,诸葛亮为蜀国献出了自己的一生,含恨而终。

诸葛亮病逝五丈原,蜀国失去了主心骨。姜维接手北伐大业,但蜀国后期人才凋零,廖化已经年迈,被姜维任为右将军。

廖化一生对刘备忠诚,英勇善战,为蜀汉立下了赫赫战功,成为了蜀汉后期的重要将领。当时流传的“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正是讽刺蜀汉缺乏年轻有为的将领,只能让年老的将领充当先锋,反映出蜀汉后期军事人才的匮乏。

如果诸葛亮没有杀死马谡和刘封,或者留下其中一人,也许蜀国的命运就会有所不同。但是,人无完人,诸葛亮也会犯错,毕竟他并非真正的神人,谁又能做到没有过错呢?

本文原文来自百家号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