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保健食品当药品?小心害了自己

创作时间:
2025-01-21 20:54:34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保健食品当药品?小心害了自己

“医生,我母亲正在接受化疗,但她最近听信了一个乳酸菌饮料可以治疗癌症的说法,甚至停止服用医院开的药物,改喝这种饮料。我们劝阻无效,只能报警求助。”这是发生在北京某医院的一幕,女儿的无奈和焦虑,折射出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许多人误将保健食品当作药品,甚至放弃正规治疗,最终可能延误病情,带来严重后果。

要避免这样的悲剧,首先需要明确一个基本概念:保健食品不是药品,不能治病。根据国家相关规定,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具有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它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的作用,但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

与药品相比,保健食品和药品有着本质的区别。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人类疾病的物质,有明确的适应症或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而保健食品则不能声称治疗功能,不能有副作用,且只能口服使用。简而言之,药品是用于治病的,而保健食品只是辅助改善身体状况,不能替代药物治疗。

然而,在巨大的利益驱使下,市场上充斥着大量虚假宣传和误导消费者的行为。例如,一些商家将普通食品或保健食品包装成具有神奇疗效的产品,甚至宣称可以替代药物治疗。这些虚假宣传不仅误导消费者,还可能对他们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以香港佰弘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通过互联网发布的普通食品广告中,含有“保健食品不是药品,不能代替药物治疗疾病”的内容,却引导消费者误认为该普通食品是保健食品。这种行为最终被市场监管部门处以528.55万元的巨额罚款。类似案例屡见不鲜,充分说明了市场上存在大量虚假宣传和误导消费者的行为。

对于慢性病患者来说,盲目相信保健食品的效果,可能会带来更大的风险。台湾桃园长庚医院肾脏科涂昆桦医师指出,许多保健食品没有经过大型临床试验,缺乏长期副作用评估,随意服用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特别是对于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慢性肾病等患者,这些保健食品可能与正在服用的药物产生冲突,影响肝肾功能。

因此,专家建议,慢性病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物,不要轻信保健食品能治病的传言。如果确实需要服用保健食品,一定要注意是否有相关部门的认证,避免食用来源不明的产品。同时,要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明白保健食品只是健康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以及良好的心态才是维护健康的关键。

总之,保健食品不能替代药品,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面对市场上琳琅满目的保健食品,消费者需要擦亮眼睛,理性对待各种宣传,坚持科学的健康理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