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消化道肿瘤无症状,40岁起定期做胃肠镜
早期消化道肿瘤无症状,40岁起定期做胃肠镜
随着年龄的增长,胃肠道疾病的发病率也在逐渐上升。然而,很多人对胃肠道疾病存在认识误区,认为没有症状就等于没有问题。实际上,早期消化道肿瘤往往没有明显症状,因此定期进行胃肠镜检查对于预防和早期发现胃肠道疾病至关重要。
胃肠镜筛查有必要吗
不少人认为,如果没有症状就不需要做胃肠镜检查,这是一种常见的观念误区。早期消化道肿瘤的一大特点就是无症状,等到出现明显临床反应再做检查,往往已经发展到中晚期。因此,医生建议:
- 40岁后应定期做胃镜检查
- 45岁后应定期做肠镜检查
检查结果无异常且没有消化道肿瘤家族史的人,可以每35年复查一次;检查结果显示为萎缩性胃炎的患者需要每年复查;发现良性息肉并摘除的患者,第二年复查结果无异常,可以23年后再进行胃肠镜检查。
哪些人需要做胃肠镜检查
胃镜建议人群
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人群应考虑进行胃镜检查:
- 年龄≥40岁
- 幽门螺杆菌感染者
- 出现腹痛、腹胀、反酸、烧心等胃部不适
- 呕血、黑便、粪便潜血阳性
- 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疾病
- 有胃息肉或胃癌家族史
肠镜建议人群
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人群应考虑进行肠镜检查:
- 年龄≥40岁且从未做过肠镜检查
- 出现便血、黑便、腹泻、腹痛、腹部包块、排便习惯改变、大便变细等情况
- 有肠息肉或肠癌家族史
- 曾患结直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疾病
- 粪便潜血试验阳性
为什么建议40岁以上人群做胃肠镜检查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的明确致病因素,而我国的感染率超过40%。40岁左右是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最佳年龄段,因为随着年龄增长,耐药性会增加,根除的可能性随之降低。
对于40岁以上且有消化道癌家族史、不良饮食及生活习惯、吸烟饮酒、消化道症状的人群,胃肠镜检查能够有效发现早期消化道肿瘤。研究发现,90%的早期癌症可以被治愈,因此,即使没有症状但具有高危因素的人群都建议做一次胃肠镜检查。
胃肠镜检查前的准备
明确健康状况
在做胃肠镜检查之前,医生需要掌握受检者的身体健康状况,以明确是否适宜做胃肠镜检查。因此,受检者需要告知医生自身所患疾病及发展情况。例如,若是存在腹膜炎等疾病,就不宜进行肠镜检查。除血常规等检查外,老年人等特殊人群还应进行心电图检查。
提前调整饮食
在胃肠镜检查前24小时,应保持低纤维饮食,尽可能食用粥、软面条等半流质饮食,减少水果、蔬菜等富含植物纤维、不易消化的食物。
预先清理肠道
结直肠是存储粪便的场所,若不能及时将粪便彻底清理,可能会对肠镜检查结果造成影响。因此,在进行检查前,应给予适量泻药,排空肠道,以免其中残留粪便,使医生难以准确观察结肠黏膜。
遵照医嘱停药
受检者如长期服用药物,应提前咨询医生是否需要停药。通常,降糖药应在检查当天暂时停用,直至检查完毕;高血压药、甲状腺疾病治疗药等,可在检查当天早上饮少量清水送服。
严格禁食禁水
一般来说,进行胃镜检查前,应禁食6小时以上,并禁水2小时以上。若受检者存在梗阻或胃排空障碍等现象,还应酌情延长禁食禁水时间。肠镜检查前,需要禁食4-8小时,禁水时间大于2小时。
胃肠镜检查后的注意事项
胃肠镜检查后如无特别异常则可以进食,开始以流食、软食为主,如未出现不适,可恢复正常饮食。如果患者进行了病理活检,检查后两小时才能饮少量温水,如未出现不适,3天内可以进食半流质食物,忌食生、硬、辣、烫食物,以利于创面愈合。
选择麻醉胃肠镜须有家人陪同。术后1小时内,可能会感觉头晕、乏力。检查后,当天不要驾驶汽车、电动车,以防发生意外。全麻胃肠镜后一般2小时可进食,过早进食有误吸等风险。
本文原文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