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吸氧防高反:流量时间有讲究,安全使用是关键
科学吸氧防高反:流量时间有讲究,安全使用是关键
在高原环境下,科学吸氧是预防高原病的重要措施。然而,关于吸氧存在许多误区和疑问。本文将为你详细解答高原用氧的常见误区、吸氧的好处、日常用氧的时机和注意事项,帮助你掌握科学安全的吸氧方法。
高原用氧有哪些误区?
误区一:吸氧会形成依赖
氧气不是药品,进入人体后能促进机体的正常代谢,不会像吸烟一样出现尼古丁依赖,更不会像吸食毒品那样产生快感。
误区二:吸氧时富氧,脱离后缺氧,对身体有危害
吸氧能让身体加快对环境的适应,会增加身体的储备能力,没有危害。
误区三:吸氧会出现氧中毒
一般情况下,官兵日常吸氧都采用鼻导管或面罩进行低流量吸氧,控制好吸氧的浓度和时间,长期吸氧不会出现氧中毒。
误区四:有的人吸氧会头晕难受,所以不能吸氧
机体缺氧情况下,突然吸入大量纯氧可能会出现“氧的反常效应”,出现头晕或视力模糊等,称为吸氧反应。其实,这是缺氧的表现,一般来说,缺氧越严重,吸氧反应症状发生率越高,更应该科学合理吸氧。
在高原吸氧有哪些好处?
- 吸氧可以促进机体功能再平衡,有利于高原习服;
- 吸氧可显著减轻急性高原病的发病率;
- 吸氧可减缓慢性高原病的发生发展;
- 吸氧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缓解高原睡眠障碍;
- 吸氧有助于维持身体效能,加快乳酸消除,缓解疲劳,提高军事训练质量。
日常用氧的时机有哪些?
- 当出现头痛、呕吐、头晕、恶心、心慌、眼花、食欲减退、腹胀、腹泻、便秘、口唇发绀、手足发麻等急性高原反应症状时;
- 日常军事训练后;
- 睡眠不好时;
- 从事计算、分析、判断等脑力工作时;
- 从事军事作业中的精细活动时;
- 午休或夜间睡觉前。
建议驻地在海拔4000米以下高原地区的官兵,每天至少吸氧1小时,驻地在海拔4000米以上地区的官兵,每天至少吸氧2小时。
日常用氧有哪些注意事项?
控制时间、流量
高原环境下不宜长时间、高流量吸氧。若长时间、高流量吸氧,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烦躁不安、呼吸困难、干咳、胸背后有灼热感等不适症状。
建议战友们日常吸氧时,氧流量控制在2L/min,最大不超过4L/min,时间在1~2小时左右。若吸氧过程中出现身体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
注意加温、湿化
干燥的氧气吸入鼻腔,会导致鼻黏膜干燥,可能引起鼻腔出血,甚至诱发干燥性鼻炎。因此,吸氧时可辅助使用加温、加湿装置,防止吸入的干冷氧气刺激、损伤气道黏膜。
湿化瓶内应加入1/2-2/3干净水,每天更换,防止污染,湿化水的温度宜为28~34℃。使用前检查吸氧导管和鼻塞,查看有无分泌物堵塞,并及时更换。
注意使用方法和细节
鼻导管吸氧时,应先调节流量,而后吸氧,停氧时应先从鼻腔拔出导管,再关闭氧气开关,避免一旦开关开错了大量的氧气突然地冲入呼吸道黏膜,导致患者可能出现肺和气管的损伤。面罩吸氧,应将面罩掩盖口鼻部,用口鼻吸气和呼气。鼻导管和面罩使用前应先检查是否通畅、有无折叠、漏气,要定期更换鼻导管或面罩。
日常用氧应防范哪些安全隐患?
制氧设备的放置要做好“四防”,即防震、防火、防热、防油。操作制氧设备时,身上不能有油污,以免引起燃烧或爆炸;
搬运氧气瓶时避免倾倒、撞击;
氧气瓶日常放置在阴凉处,防止暴晒,周围严禁烟火和易燃品,距火炉至少5米,距暖气至少1米;
- 钢瓶内氧气不要用尽,氧气流量表应保留至少2~3个刻度,以免渗入空气或其他气体,再充氧时发生意外。
本文原文来自新疆军区政治工作部,内容权威可靠,旨在为高原地区工作和生活的读者提供科学的吸氧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