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瑞电气与自动化学院:校企合作的典范
南瑞电气与自动化学院:校企合作的典范
在南京,有一所学院被誉为校企合作的典范,它就是由南京师范大学与南瑞集团共建的南瑞电气与自动化学院。作为首批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这个学院不仅在人才培养上取得了显著成效,更为我国电气类新工科教育探索出一条新路径。
南瑞集团:电力行业的“国家队”
南瑞集团有限公司(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是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直属科研产业单位,由1973年成立的水利水电部南京自动化研究所发展而来。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南瑞集团现已成为我国能源电力及工业控制领域优秀的高科技企业集团。集团构建了智能电网、数能融和、能源低碳、工业互联四大业务板块,产品和服务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南京、北京、上海、合肥、武汉、西安、深圳等地区建有研发和产业基地。
校企联手:打造电气工程人才培养新模式
2017年,南京师范大学与南瑞集团签署合作协议,共建南瑞电气与自动化学院。这一合作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1. 创新的办学体制
学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理事会由双方领导、专家组成,负责学院重大事项的决策。这种管理体制确保了学院既能依托高校的教育资源,又能紧跟企业的需求导向。
2. 共建共享的资源体系
南瑞集团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实验室建设,与学校共同打造了多个高水平科研平台。例如,双方共建的“智能电网保护与运行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已成为我国智能电网领域的重要研究基地。
3. 深度融合的课程体系
学院开设的课程既包括基础理论,也包含企业专家讲授的实践课程。南瑞集团的工程师们将最新的行业动态和技术进展带入课堂,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行业前沿。
4. 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实施“3+1”培养模式,即学生前三年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最后一年在企业进行实践训练。这种模式有效解决了传统教育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
合作成效: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双丰收
自成立以来,南瑞电气与自动化学院在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人才培养方面,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其中大多数学生进入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大型企业工作。用人单位普遍反映,这些学生不仅理论基础扎实,而且实践能力强,能够快速适应工作环境。
在科技创新方面,学院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发表高水平论文数百篇,申请专利数十项。例如,学院参与的“智能电网保护与运行控制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示范意义:校企合作的新标杆
南瑞电气与自动化学院的成功经验,为我国校企合作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
深度融合:企业不仅提供资金支持,还深度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包括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实践环节等。
资源共享:通过共建实验室和科研平台,实现高校与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
双向互动:企业专家进课堂,学校教师进企业,形成良性互动机制。
成果导向: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所有教学活动都围绕这一目标展开。
南瑞电气与自动化学院的实践证明,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可以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动科技创新,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这种模式不仅适用于电气工程领域,也为其他专业的校企合作提供了有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