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呼吸道疾病和心血管疾病高发,专家给出这些预防建议
冬季呼吸道疾病和心血管疾病高发,专家给出这些预防建议
随着寒冷冬季的到来,人们的健康问题也开始逐渐增多。尤其是在冬季,感冒、咳嗽等呼吸道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显著增加。11月2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对当前疾病的高发态势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专家们提醒,随着气温的下降,流感、肺炎支原体感染以及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等疾病的传播风险逐步加大。与此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也呈现出明显增加的趋势,尤其是老年人和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面对这两大类健康风险的挑战,需要我们更加重视自身的健康管理,采取更加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
呼吸道疾病的高发风险与传播途径每到冬季,随着气温的下降,呼吸道疾病便成为了人们健康的一大隐患。气温低、空气干燥,人体免疫力普遍下降,这些环境因素为病毒的传播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流感、肺炎支原体感染以及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等呼吸道疾病,随着季节的变换逐步增加。根据专家的分析,这些疾病的病原体不同,但它们的传播途径极为相似,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直接接触传播,感染者是主要的传染源。
流感病毒和其他呼吸道病原的传播速度较快,尤其在寒冷的冬季,空气流通差,空气中的病菌浓度较高,极易引发交叉感染。老年人、儿童以及免疫系统较弱的群体,成为了这些疾病的高风险群体。在冬季,人们常常聚集在封闭的环境中,这种密闭空间成为了病原传播的温床,特别是在办公场所、公共交通工具等地方,病菌通过飞沫传播迅速传播。专家们建议,公众在此期间应当加强个人防护,保持室内通风,避免拥挤的场所,同时佩戴口罩、勤洗手,减少疾病的传播风险。
疫苗接种的重要性与个人防护措施针对冬季流感和其他呼吸道疾病的高发风险,专家强调,接种疫苗是最为经济有效的预防措施。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常昭瑞指出,对于流感等可预防的传染病,应尽早进行疫苗接种,尤其是儿童、老年人以及患有慢性疾病的高危人群。通过接种疫苗,能够大幅提高身体免疫力,降低感染的风险,从而有效地减少疾病的传播。
除了疫苗接种,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也是预防呼吸道疾病的有效手段。专家建议,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勤洗手,避免用手触碰脸部,尤其是在外出时应佩戴口罩,防止病菌通过空气或直接接触进入体内。在家中或工作环境中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避免空气不流通导致病菌在室内滞留,适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有助于预防呼吸道疾病的传播。
冬季心血管疾病的高发与健康管理除了呼吸道疾病,冬季也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期。气温骤降使得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血糖波动等现象。心血管疾病患者在这个季节尤为脆弱,容易出现急性发作。专家指出,寒冷天气会使血管紧张,血液流动阻力增加,血压上升,增加心脏负担。这些因素容易引发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严重心血管事件。
北京协和医院主任医师丁荣晶特别提醒,高血压患者在冬季要特别关注血压的变化。如果连续三天血压高于140/90毫米汞柱,说明高血压控制不良,应及时就医调整药物。相反,如果血压低于110/60毫米汞柱,也应考虑调整药物,因为过低的血压同样会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冬季是血压波动的高峰期,建议高血压患者在这个季节增加血压监测,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避免情绪激动和剧烈运动,以减少冬季气候对健康的影响。
特殊人群的健康关注与管理对于特殊人群而言,冬季健康管理显得尤为重要。老年人、孕妇、儿童以及慢性病患者,特别是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在寒冷的季节里面临着更大的健康风险。寒冷的天气会加重这些患者的症状,甚至引发严重并发症。
糖尿病患者在冬季需要格外注意血糖控制。寒冷的天气会导致食欲下降,饮食不规律,血糖容易波动。专家建议糖尿病患者在冬季保持稳定的饮食习惯,避免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取,合理安排饮食时间,同时适度增加锻炼,增强体质。糖尿病患者还应定期监测血糖,确保血糖水平在正常范围内。
对于呼吸道疾病患者,冬季的干燥空气和低温天气容易加重病情。专家建议,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应保持室内空气湿润,避免长时间待在寒冷的户外,必要时佩戴口罩,避免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对呼吸道造成刺激。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除了关注血压和血糖变化外,还应注意保持良好的作息,避免寒冷天气带来的负面影响。
总结冬季是呼吸道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尤其是对于老年人、儿童以及患有慢性基础性疾病的人群来说,健康风险更为突出。在这样的季节里,我们必须采取科学的预防措施,定期接种疫苗,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病原的传播;心血管疾病患者应特别注意血压和血糖的变化,适时调整药物,保证血压和血糖的稳定。通过加强冬季健康管理,及时关注身体的变化,确保健康度过寒冷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