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对于消化功能有很大裨益
音乐对于消化功能有很大裨益
音乐不仅能够愉悦我们的听觉,还能促进消化功能。这一发现源自我国古代道家的养生智慧,并得到现代科学的证实。本文将探讨音乐如何通过影响情绪和神经系统来促进消化,以及如何运用这一原理改善我们的饮食体验。
《寿世保元》中记载:“脾好音声,闻声即动而磨食。”基于这一发现,我国道家不仅提出了“脾脏闻乐则磨”的理论,还发展出一套“音符”和“梵音”等音乐体系,用于配合进食。
饭后听音乐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消化。这是因为音乐能够放松身心,减轻压力,从而间接促进消化系统的功能。
音乐对消化功能的影响机制
1. 音乐对情绪的影响
舒缓的音乐可以降低血压、减慢心率和减少焦虑感。良好的情绪状态有助于副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这个系统主要负责休息和消化过程。
2. 消化系统的运作
副交感神经系统的活跃可以增强胃肠蠕动,增加胃液分泌,从而促进食物的消化。如果饭后能够处于放松状态,有利于消化器官更有效地工作。
3. 压力与消化不良
高压力水平和紧张情绪常常会导致消化不良等问题,如胃酸过多、胃肠气胀等。听音乐能够有效减轻这些负面情绪,从而减少因压力引起的消化问题。
饭后听音乐虽然有助于消化,但并非唯一方法。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适度运动以及合理的生活节奏同样重要。选择舒缓、柔和的音乐类型效果可能更佳。
音乐与食欲的关系
音乐不仅让耳朵“享福”,还能让肠胃受益。除了身体因为营养需要而发出的饥饿信号,音乐、光线等环境因素也能影响人的食欲。
1. 舒缓的古典音乐、轻音乐能促进食欲,有助消化
好的音乐能放松情绪,而轻松的情绪又能作用于人体的下丘脑,从而促进食欲。而且,音乐作为一种时间艺术,能让急匆匆的现代人慢下来,好好品尝食物,比如《莫扎特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K·448》就被科学家证明是提升情绪的一首经典曲目。反之,音量大、快节奏音乐会让人们无心吃饭。此外,美国研究指出,旋律优美、节奏舒缓的音乐能增加肠胃蠕动和消化腺体的分泌,有助消化。因此,吃饭时和饭后可以听听舒缓的音乐,尤其是对于老年人来说,效果更好。
2. 颜色鲜艳的餐具让人吃得香
美国波士顿大学曾有过一项研究,使用颜色鲜艳的餐具,能让老年痴呆患者的饮食量增加25%以上。鲜艳(红、黄、橙等)的食物或环境,能够从感观上刺激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使人食欲大增。反之,灰暗的颜色,比如灰色、黑色会降低进食的兴奋度。
3. 光线明亮
光照的强度和大脑多巴胺的分泌是有一定关系的,太阳刚出来时的光线强度,可以作为一个及格线,亮丽的光线可让人食欲大增。因此,如果在家吃饭,尽量让室内更亮堂一些,但在外面的餐厅就餐时,光线不用太明亮。研究发现,在餐厅这样的公众场合,微弱的光线让人吃饭更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