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从“日光如黄蜂”到“酸凉的水钻”:张爱玲的通感世界

创作时间:
2025-01-22 07:12:22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从“日光如黄蜂”到“酸凉的水钻”:张爱玲的通感世界

通感,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手法,将不同感官的感受相互交融,创造出新颖奇特的意象。在现代文学史上,张爱玲无疑是运用通感艺术的高手。她巧妙地将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感官体验相互打通,不仅使得文字充满画面感和感染力,也让读者得以深刻领略人物内心的悸动。

01

日光如黄蜂:视觉与触觉的交融

在张爱玲的笔下,日光竟然可以像黄蜂一般,带来痒刺刺的感觉。在《中国的日夜》中,她写道:“日光像个黄蜂,在头上嗡嗡转,营营扰扰的,竟使人痒刺刺地出了汗。”这一句通感描写,将视觉与触觉巧妙结合,让读者仿佛也能感受到那令人烦躁的夏日阳光。这种独特的感官体验,不仅展现了环境的闷热,也暗示了人物内心的不安与躁动。

02

酸凉的水钻:触觉与视觉的碰撞

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张爱玲用“酸凉的水钻”来形容男主角振保触摸女主角时的感觉:“振保把手伸到她的丝绒大衣底下面去搂着她,隔着酸凉的水钻。银脆的绢花,许许多多玲珑累赘的东西,她的年轻的身子仿佛从衣服里蹦了出来。”这里的“酸凉”一词,将触觉与视觉完美融合。水钻本是视觉上的装饰,却给人以“酸凉”的触感,这种反差强烈的通感描写,生动展现了人物内心的悸动与悸动。

03

澎湃的海涛:听觉与视觉的交织

在《倾城之恋》中,张爱玲用“澎湃的海涛”来形容流苏眼中的景象:“流苏一进门便不由得向窗口笔直走过去,那整个的房间像暗黄的画框,镶着窗子里一幅大画。那澎湃的海涛,直溅到窗帘上,把帘子的边缘都染蓝了。”这里的“澎湃”一词,将听觉与视觉相互交织,让读者仿佛能听到海涛的轰鸣,感受到海风的拂面。这种通感描写,不仅展现了流苏内心的悸动,也暗示了她即将面临的命运波折。

04

蓝椅套与玫瑰地毯:色彩的交响

在《私语》中,张爱玲用“蓝椅套配着旧的玫瑰红地毯”来描绘家中的陈设。这种看似不和谐的搭配,在张爱玲的笔下却充满了美感:“家里的一切我都认为是美的顶巅。蓝椅套配着旧的玫瑰红地毯,其实是不甚谐和的,然而我喜欢它,连带的也喜欢英国了,因为英格兰三个字使我想起蓝天下的小红房子,而法兰西是微雨的青色,像浴室的磁砖,沾着生发油的香,母亲告诉我英国是常常下雨的,法国是晴朗的,可是我没法矫正我最初的印象。”

这段描写中,张爱玲将视觉与嗅觉相互交融,让读者仿佛能闻到生发油的香气,感受到微雨的清新。这种通感手法,不仅展现了人物对家的眷恋,也体现了张爱玲对色彩的独特敏感。

05

白房子与绿玻璃窗:色彩的幻化

在《第一炉香》中,张爱玲用“白房子黏黏地溶化在白雾里”来形容梁家的宅邸:“梁家那白房子黏黏地溶化在白雾里,只看见绿玻璃窗里晃动着灯光,绿幽幽地,一方一方,像薄荷酒里的冰块。”这里的“黏黏”一词,将触觉与视觉相互交融,让读者仿佛能感受到白雾的潮湿与粘腻。而“绿幽幽”的灯光,则将色彩与氛围完美结合,营造出一种神秘而诡异的气氛。

06

三十年前的月亮:时间的凝固

在《金锁记》中,张爱玲用“铜钱大的红黄湿晕”来形容三十年前的月亮:“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这里的“湿晕”一词,将视觉与触觉相互交融,让读者仿佛能感受到月光的湿润与模糊。这种通感描写,不仅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也暗示了人物内心的悸动。

07

白鸽与纺绸裤褂:动态的捕捉

在《金锁记》中,张爱玲用“白鸽钻进纺绸裤褂”来形容季泽的离去:“她到了窗前,揭开了那边上缀有小绒球的墨绿洋式窗帘,季泽正在弄堂里往外走,长衫搭在臂上,晴天的风像一群白鸽子钻进他的纺绸裤褂里去,哪儿都钻到了,飘飘拍着翅子。”这里的“钻”和“飘飘”等词,将视觉与动态完美结合,让读者仿佛能看到白鸽在裤褂中飞舞的景象。这种通感描写,不仅展现了季泽离去时的轻盈,也暗示了人物内心的悸动。

08

铜钉般的耳坠:触觉与视觉的定格

在《金锁记》中,张爱玲用“铜钉般的耳坠”来形容七巧的呆滞:“她睁着眼直勾勾朝前望着,耳朵上的实心小坠子像两只铜钉把她钉在门上——玻璃匣子里蝴蝶的标本,鲜艳而凄怆。”这里的“铜钉”一词,将触觉与视觉相互交融,让读者仿佛能感受到耳坠的沉重与冰冷。这种通感描写,不仅展现了七巧内心的呆滞,也暗示了她命运的悲惨。

09

肃静的沙沙声:听觉的幻化

在《金锁记》中,张爱玲用“沙沙有声的肃静”来形容堂屋里的寂静:“堂屋里本就肃静无声,现在这肃静却是沙沙有声,直锯进耳朵里去,像电影配音机器损坏之后的锈轧。”这里的“沙沙”一词,将听觉与触觉相互交融,让读者仿佛能听到寂静中的声音,感受到时间的流逝。这种通感描写,不仅展现了环境的寂静,也暗示了人物内心的悸动。

10

雪里红的比喻:味觉与视觉的交融

在《金锁记》中,张爱玲用“雪里红”来形容长安的年轻:“她再年轻些也不过是一棵较嫩的雪里红——盐腌过的。”这里的“雪里红”一词,将味觉与视觉相互交融,让读者仿佛能尝到咸菜的味道,感受到长安的平凡与坚韧。这种通感描写,不仅展现了长安的年轻,也暗示了她命运的艰辛。

张爱玲的通感艺术,不仅展现了她对语言的精妙掌控,也体现了她对人性的深刻洞察。通过将不同感官的感受相互交融,她创造出一个个新颖奇特的意象,让读者得以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他们的情感悸动。这种独特的文学手法,不仅为现代文学增添了新的审美体验,也让张爱玲的作品具有了跨越时空的艺术魅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