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散步到瑜伽:慢阻肺患者适用的九种运动方案
从散步到瑜伽:慢阻肺患者适用的九种运动方案
慢阻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主要特征是气道气流受限。目前,我国慢阻肺患者数量庞大,约有近1亿人,已成为我国第三大致死性单个疾病。除了药物治疗外,康复锻炼对患者尤为重要。湖南医药学院总医院的专家们推荐了以下适合慢阻肺患者的运动方式:
有氧运动
散步
散步是一种简单易行的锻炼方式,患者可以选择空气清新的公园或车辆不多的街道进行。散步能够增强心肺功能,同时减轻呼吸负担。
慢跑
适合轻症患者,能够提升心肺功能,但需根据患者身体状况调整运动强度。
瑜伽
瑜伽动作舒缓,能够增强体质,改善肺功能,同时避免身体过度劳累。
骑自行车
骑自行车既能锻炼心肺功能,又能增强下肢力量,但需避免过度劳累。
游泳
游泳是一种全身性的有氧运动,能够增强心肺功能和肌肉力量,同时减轻关节负担。
呼吸锻炼
深度腹式阻力呼吸功能锻炼
通过腹肌和膈肌收缩进行呼吸,能够加强膈肌活动,增加肺部通气量。每次深呼吸应尽量拉长时间,用鼻子缓慢吸入气体,然后将口唇缩小并呼气,每次吸气和吐气时间控制在15秒左右,吸入气体后坚持23秒再缓慢吐出。每次训练可坚持1020分钟,每日进行2~3次。
卧式呼吸操
可采取仰卧位,两腿屈膝、双臂上举外展并深吸气,每组进行510次。除此外也可进行腹部呼吸,两腿屈膝,一手放在胸部,一只手放在腹部,吸气时腹壁隆起,呼气时腹部自然收缩,每组做510次,能够增加呼吸肌的肌肉力量和耐力,减轻该疾病造成的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体征。
缩唇呼吸法
采取一个舒适放松体位,接着把自己的嘴唇闭紧,借助鼻子缓慢地深吸气,需要直到自己没有办法再吸气为止。接着,建议患者做一个缩唇状,形状跟吹口哨差不多,需要保持一个缩唇姿势,然后缓慢地呼气。建议反复做几次吸气以及呼气的反复运动,不需要用力把自己的肺排空。每次训练10-20分钟,每天2次。
唱歌
选择自己喜欢的歌曲进行演唱,唱歌时要控制呼吸节奏和气息,能够提高肺活量,帮助肺功能恢复。
吹气球
准备几个气球,深吸一口气,将肺内气体从嘴部慢慢吹入气球中,多次循环这个动作,能够锻炼呼吸肌,对肺功能恢复有利。
肌肉锻炼
上肢运动
如扩胸运动,能够强化上肢及肩膀的力量,有益于恢复肺功能。
下肢运动
如踮脚运动,通过有节奏地踮脚来锻炼下肢,让呼吸加入锻炼中,为肺功能恢复提供帮助。
空中踏车
是一种全身性的肌肉锻炼方式,能够增强心肺功能和肌肉力量。
在开始锻炼前,最好咨询医生的建议,以确保锻炼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锻炼过程中,患者应遵循循序渐进、避免剧烈运动和坚持锻炼的原则,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除以上方式外,也可进行耐寒能力锻炼,辅助提高肺功能。专家提醒,保护好自己的肺部,必须戒烟戒酒,这是治疗的基础,与此同时,还需要避免吸入二手烟和雾霾等等影响肺功能的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