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山深水港年吞吐量首破2600万标箱,自动化创新与绿色航运双引领
洋山深水港年吞吐量首破2600万标箱,自动化创新与绿色航运双引领
2024年,洋山深水港集装箱吞吐量超过2600万标准箱,创下新的历史纪录,同比增长约4%,占整个上海港一半以上。这一成就不仅彰显了洋山深水港作为全球航运枢纽的重要地位,也体现了中国在港口建设和运营方面的卓越能力。
洋山深水港的建设始于一个大胆的设想。上世纪80年代,港口专家瞿世民在深入研究上海周边海域的水深情况后,提出了在洋山岛建设深水港的建议。然而,这一提议最初并未得到广泛认可。瞿世民回忆道:“无人相信长江口外混黄海水中有深水港。但上海急需深水港。”面对质疑,他自费进行调研,最终在1987年发现了洋山岛附近的深水港址。
洋山深水港的建设不仅是一项浩大的工程,更是一次技术创新的突破。作为中国首个在微小岛上建设的港口,洋山深水港面临着诸多挑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港口采用了多项世界领先的技术。例如,洋山港是世界上最大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拥有130台自动导引车(AGV)、桥式起重机和龙门起重机等设备。这些自动化设备不仅提高了运营效率,还将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了10%。
智能化是洋山深水港的另一大亮点。港口引进了智能生产控制系统,该系统能够收集和处理数据,然后向机器发送指令,实现无需人工干预的自动化操作。这种智能化管理不仅降低了运营成本,还显著提升了整体效率。
在环保方面,洋山深水港同样走在世界前列。港口不仅通过自动化和现代技术减少了能源消耗和排放,还在货物装卸和运输中采用环保做法,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2024年,洋山港累计完成LNG加注76艘次,同比增长73%,完成加注量44.4万立方米,同比增长68%。2024年4月,洋山港还完成了国内首单国际航行集装箱船舶“船-船”绿色甲醇同步加注作业,进一步巩固了其在绿色航运领域的领先地位。
洋山深水港的运营数据令人瞩目。2024年,洋山港安全进出国际航行集装箱船舶8895艘次,同比增长1.46%,其中18000TEU及以上的船舶安全进出1451艘次,安全进出内支线集装箱船舶16506艘次,同比增长14.17%。在码头、泊位、航道、锚地等硬件设施维持不变的前提下,实现了集装箱吞吐量、进出港船舶流量双提升。
洋山深水港的成功不仅体现在数据上,更体现在其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贡献。目前,上海港拥有近350条国际航线,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个港口,港口连通度连续13年居全球首位。洋山港区已连续两年位列全球集装箱港口绩效指数(CPPI)榜首。
展望未来,洋山深水港的发展前景更加令人期待。上海港的第三座自动化码头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建中。未来,小洋山北作业区将新建7个7万吨级和15个2万吨级集装箱泊位,总设计能力1160万标准箱,预计2026年可形成初期产能150万标准箱。
从一个大胆的设想,到世界领先的深水港,洋山深水港的建设历程充满了创新和突破。它不仅是中国港口建设的里程碑,也是全球航运业的重要地标。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设施的持续完善,洋山深水港必将在未来继续引领全球航运的发展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