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中国创新举措加速实现“无结核社区”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中国创新举措加速实现“无结核社区”
2024年3月24日是第29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今年的主题是“共同终结结核病,协力共创健康中国”。近年来,我国在肺结核防治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特别是在社区层面,通过技术创新、主动筛查和患者支持等新举措,为实现“无结核社区”的目标注入了新的活力。
技术创新:让诊断更快速精准
在肺结核的防治工作中,技术创新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以江苏省为例,自2014年起,所有市级耐药定点医院就已配备耐药分子生物学快速检测设备。到2019年,这种设备实现了市县级定点医院全覆盖。如今,更有20个社区试点配备了这些先进设备,使得疑似结核病患者能够免费获得快速而准确的检测服务。
除了硬件升级,软件技术也在不断进步。浙江省卫生健康云影像平台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该平台不仅实现了影像资料的统一存储和质控,还搭载了AI人工智能阅片系统。未来,通过人工智能辅助阅片,有望实现对包括肺结核在内的多种肺部疾病的早期发现。
主动筛查:从源头阻断传播
“无结核社区”建设是当前我国结核病防治的重要举措之一。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在这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推进多项无结核社区建设措施,当地65岁以上老年人筛查覆盖率已达到92%,高危人群筛查率更是高达97%。
在预防性治疗方面,湖州市以社区为基础,开设了23家结核病预防治疗门诊,已为近1000人提供了预防性治疗。据专家预测,通过主动筛查和预防性治疗等综合措施,预计三到五年内,结核病发病率可降低50%至90%。
患者支持:减轻负担,提高治疗依从性
为了减轻肺结核患者的经济负担,各地纷纷推出了一系列减免政策。例如,在广州,肺结核患者可以享受多项免费检查和治疗服务。具体包括:
- 免费胸片检查和痰涂片检查
- 免费提供基本抗结核药物
- 免费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检查
- 免费胸片检查(治疗中和疗程结束时)
- 耐药高危人群可享受免费的痰培养、菌鉴、药敏试验
此外,确诊的广州市户籍人口利福平耐药肺结核患者,在基本医保支付后,其住院费、门诊随访检查、治疗和药品费的个人负担部分,还可向就诊医院申请减免补助。这些政策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有助于控制病情和减少传播。
健康教育:提升公众认知
社区健康教育是肺结核防治的重要一环。各地通过创新的健康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居民对肺结核的认知。例如,一些社区利用数字化平台,开展在线健康讲座和互动问答,让居民足不出户就能获取防治知识。同时,社区医生定期开展面对面的健康咨询,为居民提供个性化的预防建议。
通过这些新举措,社区肺结核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提高了疾病的早期发现率,还有效控制了疫情的传播。更重要的是,这些措施增强了公众对肺结核的认知,营造了全社会共同参与防治的良好氛围。
然而,肺结核防治仍面临诸多挑战。例如,耐药结核病的治疗难度大、成本高,需要进一步加强技术研发和资金投入。同时,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群体的肺结核防治工作也需要更多关注。
面对这些挑战,我国已制定《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24—2030年)》,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完善防治体系,加大筛查力度,推广新技术和新药,强化多部门协作,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终结结核病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