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项目助推枸杞病虫害防治新技术
十四五项目助推枸杞病虫害防治新技术
2024年7月27日,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主办的《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高品质中药材-有机枸杞生态调控栽培技术研究成果应用示范》现场会在青海格尔木举行。该项目展示了枸杞病虫害防治的新技术和方法,为中药材产业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
枸杞作为我国重要的中药材和经济作物,其产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然而,枸杞病虫害问题一直是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据统计,枸杞蛀果蛾等病虫害可导致枸杞减产30%以上,严重威胁枸杞品质和产量。在这样的背景下,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高品质中药材-有机枸杞生态调控栽培技术”应运而生。
该项目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原副主任王大宁、格尔木市副市长龚国庆、格尔木市农牧和乡村振兴局局长谢瑞芳及主管领导、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副院长王占林、宁夏农林科学院植保所李锋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植保所郑永权研究员、南京农业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质量认证中心青海分公司等专家和项目组骨干人员共同参与。
项目组负责人徐常青研究员介绍,该项目通过有机枸杞生态调控栽培技术攻关,从源头上控制农药使用,积极推行病虫害早防早治和物理防治方法。具体措施包括:
物理防治技术:研发并应用新型物理防治设备,如太阳能光控诱虫装置,有效诱捕枸杞蛀果蛾等害虫,减少化学农药使用。
生态调控技术:通过优化枸杞种植环境,增强枸杞树的自然抗病虫能力,实现可持续防控。
全程质量控制:建立从种植到加工的全程质量控制体系,确保枸杞产品的安全性和高品质。
在青海格尔木亿林有机枸杞基地,这些新技术已经得到成功应用。基地负责人赵海东表示,通过实施生态调控栽培技术,基地的枸杞产量和品质都有了显著提升。同时,由于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枸杞产品的安全性也得到了保障。
专家们对该项目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徐常青研究员指出,该项目不仅解决了枸杞病虫害防治的难题,还为中药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随着技术的进一步推广,相信会有更多高品质、安全可靠的有机枸杞产品进入市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