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春节吃饺子,竟源自2500年前的考古秘密!

创作时间:
2025-01-21 17:36:48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春节吃饺子,竟源自2500年前的考古秘密!

春节吃饺子,这一延续千年的传统习俗,如今有了更惊人的考古发现。山东滕州薛国故城遗址出土的饺子遗存,将这一习俗的历史追溯至2500年前的春秋时期。

1978年,考古学者对薛国故城遗址进行重点发掘时,在一座未被盗掘的春秋时期墓葬中,发现了令人惊喜的文物。其中一件铜簠打开后,里面竟然摆放着状似水饺的食物。这些黄色的三角形食物,长边约5-6厘米,表面覆盖着一层白色粉末。虽然历经数千年,但其形状仍清晰可辨,与现代饺子极为相似。

这一发现不仅将饺子的历史提前至春秋时期,也表明饺子作为中国饮食文化中的独特元素,很可能起源于山东。山东博物馆考古研究部副主任王冬梅表示,目前山东和全国其他地区尚未发现比这更早的饺子遗迹。

无独有偶,四川、重庆地区的考古发现进一步印证了饺子在古代的普及。四川博物院收藏的一件东汉至三国时期的庖厨俑,生动展现了当时的烹饪场景。厨师面前的案板上摆放着丰富的食材,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羊头旁边清晰可辨的饺子。据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左志强介绍,仅重庆一地就已发现10余件带有饺子的庖厨俑,这些发现见证了那一时期人们从吃饱到吃好的转变,客观展示了当时经济社会的文明程度。

关于春节吃饺子的习俗,最早可追溯至南北朝时期。文学家颜之推在文献中记载:“今之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也。”这种形似偃月的食物,实际上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饺子。到了明代,饺子在宫廷中被称为“水点心”“扁食”,并有将银钱包入饺子中的习俗,寓意新年的吉祥。清代《燕京岁时记》更是记载,初一“无论贫富贵贱,皆以白面作角(饺)而食之,谓之煮饽饽。举国皆然,无不同也”,说明春节吃饺子的风俗已广为流传。

饺子不仅是一种食物,更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情感寄托与文化认同。在北方,不同馅料的饺子寓意着不同的美好祝愿:芹菜馅寓意“勤奋上进”,韭菜馅则寓意“长长久久”。在南方,蛋饺和炸成金黄色的油角,因其形似元宝,象征着财富和好运。饺子的制作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家庭团聚的时刻,擀面皮、调馅、包饺子,每一步都凝聚着家人间的情感交流。正如古籍《岁时百问》所云:“冬至‘肴饪必多,肴饪可补’。”适时地享用美味饺子,既是对身体的滋养,更是对精神的升华。

从春秋时期的考古发现,到现代餐桌上的常见美食,饺子承载着中国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的憧憬。它不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家庭观念和文化认同。正如一位参与薛国故城考古发掘的专家所说:“每当家中飘起饺子的香味时,心中依旧会涌起对1978年那个振奋人心发现的回忆。”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