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辅助治疗肿瘤有据可循,专家:不能替代标准疗法
艾灸辅助治疗肿瘤有据可循,专家:不能替代标准疗法
艾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近年来在肿瘤治疗领域备受关注。研究表明,艾灸通过温热刺激和药物作用调节气血阴阳,改善机体状态,对缓解肿瘤相关症状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艾灸的作用机制
艾灸,又称灸法,是指采用艾绒等为主烧灼、熏熨体表的方法,还可包括一些非火源的外治疗法。中医学认为,艾灸通过刺激人体一定的部位(腧穴),以起到疏通经络、调节脏腑、行气活血的作用,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疗疾病的目的。现代医学则认为艾灸是一种热辐射反应,一方面为机体细胞的代谢或免疫功能提供所必要的能量,也为能量缺乏的病态细胞提供活化能达到某种生理、病理调节作用,最终促进机体的免疫功能,恢复抗病能力。
艾灸在肿瘤治疗中的具体应用
近年来,国内外已有多项临床、实验研究表明了艾灸对肿瘤的治疗作用。例如,在缓解化疗副作用方面,艾灸可以改善化疗后骨髓抑制及疲乏、消化道副反应等症状。具体可运用的穴位包括中脘、神阙、足三里、三阴交等。此外,艾灸还能有效缓解癌因性疲乏,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血液肿瘤科主任李忠教授提出了“四法合一”的肿瘤治疗方式,包括内服、外敷、针法、艾灸。李忠教授强调,中医治疗肿瘤注重整体调理,通过固摄体内正气来防止肿瘤发生和转移。在临床实践中,艾灸常与其他治疗方法联合使用,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临床研究证据
多项临床研究证实了艾灸在肿瘤治疗中的疗效。例如,一项针对中晚期胃腺癌癌因性疲乏的随机对照试验发现,三焦针灸法可以缓解患者的疲乏状态、提高生活质量、降低贫血的发生。另一项研究则表明,电针可以减少胃及胰腺癌患者术后止痛药物的使用,有助于控制疼痛。
在缓解化疗副作用方面,针灸已被证明可以有效控制化疗所致的恶心和呕吐。一项纳入160例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显示,腕踝针和耳针的联合治疗可以更快速地减轻疼痛症状,具有更持久的镇痛作用,并可有效减少镇痛药物的使用。
安全性与注意事项
尽管艾灸在肿瘤治疗中显示出一定的疗效,但其应用仍需谨慎。艾灸的适用范围有限,不能替代标准的肿瘤治疗方法。此外,艾灸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例如,孕妇禁灸、皮肤有发炎溃破的部位禁灸;术后患者需要在医师指导下方可进行艾灸治疗;空腹或饭后1小时不建议做艾灸治疗。
结论
综上所述,艾灸作为一种传统中医疗法,在缓解肿瘤相关症状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展现出一定潜力,尤其在辅助治疗中的作用值得关注。然而,它不能替代标准的肿瘤治疗方法(如手术、放疗或化疗)。建议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将艾灸作为综合治疗方案的一部分,以充分发挥其优势并确保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