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二甲双胍减肥机制,专家提醒:非糖尿病患者慎用
研究揭示二甲双胍减肥机制,专家提醒:非糖尿病患者慎用
二甲双胍,这种原本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近年来因其潜在的减肥效果而备受关注。最新研究表明,二甲双胍的减肥机制与运动相似,通过诱导一种名为Lac-Phe的代谢物产生,从而抑制食欲和减轻体重。然而,对于非糖尿病患者而言,使用二甲双胍减肥是否安全有效?本文将基于最新研究和专家建议,为你全面解析这一热点话题。
二甲双胍的减肥新机制
二甲双胍是全球最常用的降糖药物之一,已有超过1.5亿人服用。其减肥效果虽早已被观察到,但具体机制一直不甚明了。直到最近,两项发表在《自然·代谢》(Nature Metabolism)上的研究揭示了一个令人兴奋的发现。
研究显示,二甲双胍通过诱导代谢物Lac-Phe的产生来发挥降低食欲和减肥的作用。Lac-Phe是一种由乳酸和苯丙氨酸合成的小分子代谢物,此前已被发现能在剧烈运动后产生,具有抑制食欲和减轻肥胖的效果。
这一发现不仅为二甲双胍的减肥作用提供了科学依据,还为开发新型减肥药物开辟了新的途径。斯坦福大学的Jonathan Long教授表示,通过优化二甲双胍这种安全的口服药物,可以更有效地控制体重、胆固醇和血压。
非糖尿病患者的减肥效果
对于非糖尿病患者而言,二甲双胍的减肥效果如何?德国学者Seifarth的一项研究给出了答案。该研究考察了门诊肥胖和超重患者(BMI≥27kg/m²)使用二甲双胍的效果,每日剂量不超过2500mg。结果显示,6个月后,服用二甲双胍的患者平均体重减轻5.8±7.0kg,而未经治疗的患者平均体重增加0.8±3.5kg。值得注意的是,体重减轻的比例与年龄、性别或BMI无关。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二甲双胍对超重或肥胖且无糖尿病的青少年和成人同样有效。2019年的一项网络荟萃分析显示,二甲双胍能显著降低BMI,对代谢指标的影响较小。具体来说,对于超重或肥胖青少年,推荐剂量为1000mg/天,持续3个月;对于肥胖且无糖尿病的成年人,推荐剂量为3000mg/天,持续6个月。
此外,二甲双胍还被发现对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后肥胖的人群有效。一项荟萃分析显示,与安慰剂相比,二甲双胍治疗可使体重平均降低3.27kg,同时改善BM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
使用风险与注意事项
尽管二甲双胍在某些人群中显示出良好的减肥效果,但其使用并非没有风险。专家提醒,自行服用二甲双胍减肥并不可取,原因如下:
副作用不容忽视:二甲双胍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不适(恶心、呕吐、腹泻)、精神状态改变、呼吸急促和低血压。长期使用还可能导致乳酸酸中毒和维生素B12水平降低。严重的乳酸酸中毒可表现为头痛、四肢乏力、口唇紫绀、血压下降、心率增快、意识障碍,甚至休克、昏迷。
适用人群有限:二甲双胍的减肥效果主要体现在肥胖患者中,对于BMI正常的人群效果不明显。目前,适合使用减肥药治疗的个体包括:BMI≥30者;BMI介于27-29.9且有体重相关疾病(如糖尿病、心脏病或高血压)者;以及经过3-6个月生活方式干预后未达到减重目标(总体重减轻至少5%)者。
药物相互作用:二甲双胍可能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影响药物疗效和安全性。例如,与抗凝药物华法林合用可能增加出血风险。
并非专用减肥药:二甲双胍并未被列入国内外的减肥药目录。在美国,FDA批准的减肥药包括芬特明、奥利司他等,而在中国,奥利司他是唯一被批准上市的非处方类减肥药。
专家建议
专家一致认为,坚持锻炼和均衡饮食才是减重的核心。对于有减肥需求的人群,建议在医生指导下选择专门的减肥药物,并结合健康饮食与运动。盲目使用二甲双胍不仅可能带来严重的副作用,还可能因效果不佳而延误正确的减肥治疗。
总之,二甲双胍在特定人群中确实具有一定的减肥效果,但其使用必须严格遵循医嘱,充分考虑个体差异和潜在风险。在追求健康体重的道路上,科学、安全的方法永远是最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