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17岁卓文君私奔后的结局:两次被抛弃,人老珠黄时司马相如又再娶

创作时间:
2025-01-22 03:42:03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17岁卓文君私奔后的结局:两次被抛弃,人老珠黄时司马相如又再娶

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爱情故事,是中国历史上一段流传千古的佳话。卓文君17岁时新寡,爱慕司马相如的才华,与之私奔。他们当垆卖酒,历经坎坷,最终以《白头吟》挽回了感情。

《司马相如列传》记载,临邛有一富家卓王孙之女卓文君新寡,爱慕司马相如,与之私奔到四川成都。因家徒四壁,卓文君家开始又不予资助,两人复回临邛,尽卖其车骑后,买了一酒舍酤酒。卓文君当垆,司马相如也与保庸杂作,涤器于市中。

这个故事后来成为夫妇爱情坚贞不渝的佳话。

历史上临邛也称为酿酒之乡,名酒倍出。卓文君酒成为历史名酒,唐代罗隐的《桃花》诗曰:“数枝艳拂卓文君酒。

传说中还有“卓文君井”,陆游《卓文君井》诗曰:“落魄西州泥酒杯,酒酣几度上琴台,青鞋自笑无羁束,又向卓文君井畔来。”

作为汉代才华横溢的女子,卓文君与著名文人司马相如的一段爱情佳话至今还被人津津乐道。

司马相如,字长卿,蜀郡成都人。少时好读书,尤攻辞赋,深受父母宠爱。长大以后,因为羡慕战国时赵国大臣蔺相如的君子之风,遂把自己的名字改为司马相如。

他年轻时曾在官学任教,后往游长安,入朝为官,任武骑常侍。时值刘启在位,对吟词作赋很不重视。他虽也练过几番击剑,但毕竟不是行武中人。

因此,担任武职,不但屈了他的才,也有违他的心愿。

有一回,刘武来京朝见刘启。跟刘武一起来京的还有邹阳、枚乘等人,都是当时名声显赫的文学大家。而刘武更是一向喜好宾客,结交文士。

故而,在司马相如和他们结交以后,十分欣赏他们的文才,于是向刘启托病辞官,随同刘武和他的门客一起到了梁国。

刘武建梁园,他常在园中和宾客们谈词论赋。一次,司马相如写了一篇《玉如意赋》,刘武阅后,十分欣赏,还赐给他一张贵重的琴,名为“绿绮琴”,上面刻着四个精美的铭文:“桐梓合精”。

《子虚赋》便于这段时间写成的,四处传播,享誉一时。

司马相如在梁国住了几年,不幸的是,刘武得病而亡。司马相如一下子失去了依托,只好回到老家。

此番回来,绝非是衣锦还乡,而是他家已家道衰落,空空如也,父母也早已亡故,生活难以为继。司马相如与临邛县令王吉友善,于是前往他家做客,住在城边的亭舍中。

王吉因赏识他的才华,对他还算敬重。

临邛一带的富豪,首推卓王孙。卓家蓄养的家童数以百计,良田美宅无数。卓王孙有一个女儿,便是大名鼎鼎的卓文君。

卓文君面容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肌肤柔滑如脂,是临邛一带出了名的美女。她不仅长得漂亮,而且很有才学,精通音乐,擅长弹琴弄曲。

当时只有17岁,恰值妙龄。可是,命运却不济,婚后不久丈夫亡故,此时正在娘家寡居。

卓王孙是个势利小人,平素最喜欢攀权附贵,与王吉县令处得不错。他见王吉对司马相如非同一般,判定县令的客人一定身份很髙,于是备下丰盛的宴席,邀请县令和司马相如到家中做客。

司马相如因与卓王孙素无交往,便想称病推辞,无奈卓王孙再三相请,只得带上珍贵的绿绮琴来到卓家。

宾客约有百余人,但多是些官吏富豪,司马相如往席间一坐,马上就显出与众不同的风度来。他那雍容文雅、潇洒风流的神采、满堂生辉,众人无不为之倾倒。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大家都已有了几分醉意。王吉端起酒杯,走到司马相如跟前,说道:

“今天大家都很快活,我早听说你的琴声悠扬,辞赋高雅,你又带了琴来,为我们弹上一曲以助酒兴,如何?”

司马相如不好推辞,于是抚琴调弦,弹了起来。他的指法灵活,琴声悦耳。卓王孙等人尽是些庸俗势利的富豪,胸无点墨,更不懂什么音乐艺术,只是故作高雅。

他们看见王吉摇头晃脑的样子,也齐声喝彩。

司马相如弹兴正浓,忽闻屏后有环佩之声,留心窥看,原来是卓王孙之女卓文君在屏后偷听。卓文君对司马相如的名字早有耳闻,知道这位才子今天正在自己家中做客,但又不便出来见面,只好坐在内室听外面的动静。

司马相如一弹琴,她一听那琴声,或如行云流水,或如凤凰和鸣,声声动人心弦,情不自禁,缓步潜立屏后。

当她从屏缝中窥见司马相如的风姿,越发为他的风度、才情所吸引。司马相如发现卓文君偷听之后,琴弹得更加起劲。他早已听说卓文君的才貌出众,对她新近的遭遇也略知一二。

于是,一曲终了,他又弹起第二支曲子,边弹边唱: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夕升斯堂。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缘交颈为鸳鸯,相领领兮共翱翔。

凰兮凰兮从我栖,得托享尾永为妃。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

卓文君是何等聪明的人物,她侧耳静听,很快就听出了曲调中的寓意,更听出了司马相如的弦外之音,不禁大为感动,只担心自己配不上。

酒席散后,客人纷纷辞去。司马相如备下厚礼,让人送给卓文君左右的侍从,求他们转达自己对卓文君的爱慕之情。

卓文君反复思量,如果明媒正娶,司马相如不是显贵,父亲断然不会应允。可是一旦错过良机,自己将饮恨终身。焦急中,她猛然记起《凤求凰》中,有“中夜相从”一语。

于是,当夜见家人安歇之后,偷偷溜出家门,私奔往司马相如的住处,司马相如一见卓文君到来,不仅为她的姿色所动,更为她的勇敢而敬佩,连夜备下车马,日夜兼程返回成都。

卓王孙闻讯后,鼻子都气歪了。

然而,卓文君和司马相如在成都待了一段时间后,家徒四壁,穷困潦倒。有一天,司马相如取出一件自己心爱的裘皮衣服,到酒店里换来一些酒食,两人一起借酒消愁。

卓文君不无悲哀地慨叹:“我向来过着富裕奢华的生活,想不到今日却要去用衣服赊酒来喝!”尽管如此,卓文君并不觉得后悔,只要能与司马相如在一起,她什么苦都可以吃。

因为生计问题,他们又不得不返回临邛。但事已至此,卓文君并未向父亲伸手要钱。他们卖掉车马,凑了几个钱,开了一家小酒店。

司马相如一扫文人的斯文,自己当酒保,穿着犊鼻挥,提壶洗碗,做杂活。卓文君则淡妆素抹,亲自当垆卖酒。

一个文人,一个才女,落到如此地步,临邛的人谁不知道卓文君是卓王孙的女儿呢?人们议论纷纷,都指责卓王孙薄情寡义。卓王孙是又羞又恼,羞的是女儿违背父命与人私奔。恼的是女儿竟敢回到自己眼皮子底下,丢人现眼。于是,索性大门紧闭,深居简出。

卓王孙的兄弟知道这个情况后,便赶来劝他。

卓王孙无奈之下,只好分给卓文君童仆百人,金钱百万,并将她当初出嫁的衣物全部给她。就这样,卓文君与司马相如满载而归,从临邛又回到成都,置田宅,购园圃,过上了富足的生活。

后来,刘启去世,刘彻即位。侍从杨得意也是蜀郡人,他向刘彻推荐了司马相如早年所写的《子虚赋》。

刘彻读罢,深感此赋是传世之作,忙问作者是谁。杨得意说:“蜀郡人为司马相如所作。”刘彻当即召见司马相如,见他仪表不凡,封他做了郎官,即帝王的侍从官。数年后,刘彻又拜他为中郎将,代表朝廷持节赴蜀,通使西南诸部落,招抚为汉朝属国,按汉制设置郡、县,由朝廷派官员协助管理。

司马相如作为朝廷命官一入蜀郡,太守以下俱出郊远迎,县令亲自背着弓箭骑马在头前开路。卓王孙也一反常态,不计前嫌,争献牛酒。

他看到司马相如一朝得势,衣锦还乡,声威显赫,冠盖辉煌,不禁喟然长叹,恨自己当年有眼无珠,更恨自己嫁卓文君给司马相如太晚。

几个月后,司马相如完成了安抚西南夷的任务,回到京城。刘彻非常满意,拜司马相如为孝文园令。从此,司马相如官高爵显,童仆满门,生活优裕,与往日大不相同。

司马相如久居京城,赏尽风尘美女,加上官场得意,竟然产生了弃妻纳妾之意。曾经患难与共、情深意笃的日子此刻早已忘却,哪里还记得千里之外还有一位日夜倍思丈夫的妻子?

终于,司马相如给妻子送出了一封十三字的信: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聪明的卓文君读后,泪流满面。一行数字中唯独少了一个“亿”,无亿岂不是表示夫君对自己“无意”的暗示?

她心凉如水,怀着十分悲痛的心情,回了一首《怨郎诗》。司马相如看完妻子的信,惊叹妻子之才华横溢,遥想昔日夫妻恩爱之情,不禁羞愧万分。

元鼎二年,年已六旬的司马相如告老辞官,移家茂陵,修了一座大花园,清幽雅致。司马相如经常徜徉其间,吟诗作赋,饮酒赏花,安享山林泉下之乐。

不过有一事使他常感不快,那就是卓文君额添皱纹,两鬓如霜,羞对灼灼桃花、盈盈莲荷,见了不免有些令人生厌。日子一长,他对卓文君又有些冷淡了。

这时茂陵有个商人的女儿,正当豆蔻年华,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更兼能歌善舞,又会写诗作画。求婚者摩肩接踵,不绝于门,商人均相不中,一概回绝。司马相如闻知消息后,便托人重礼登门求婚,欲纳为妾,商人虽嫌司马相如是白头老翁,却又慕其才学地位,不顾其女反对,慨然答应。

司马相如十分高兴,只待良辰吉日,即行迎娶。

司马相如的所作所为,可苦了卓文君。自从移家茂陵之后,卓文君即感司马相如日渐冷淡。这会儿又听说司马相如有意纳妾,她既恼怒,又伤心,回想往事,禁不住泪流满面。

她望着铜镜中自己的满头白发,满脸皱纹,深感年华易逝,岁月无情,老了竟遭良人冷遇,这心底的怨愤如何能平?她提起笔来,写了一首《白头吟》。

司马相如读到这首诗后,就像一条鞭子抽在自己身上一般。他暗下决心:一定及早派人去退亲,今后再不娶妾,誓与卓文君白头偕老,共度余生。

本文原文来自网易新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