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位宇航员杨利伟:神舟五号的太空之旅与未知挑战
中国首位宇航员杨利伟:神舟五号的太空之旅与未知挑战
2003年10月15日,中国航天事业迎来了历史性的一刻。随着“发射”指令的下达,长征2号F火箭运载着神舟5号飞船顺利升空,中国首位宇航员杨利伟就此开启了太空之旅。
发射时刻:从紧张到适应
随着十秒倒计时的进行,飞船舱位上的杨利伟对着舱内的摄像头,轻抬右手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目光坚毅而平静。9时整,随着指挥长的指令,火箭成功发射。
在后来的回忆中,杨利伟感慨虽然通过摄像头看到的他显得冷静又沉着,但当工程师关好舱门,他通过耳机听到“发射”指令后,双手还是不由自主地抓紧了舱位。不过随着火箭飞速上升,他自己的感觉还不错,负重压力似乎并没有平时训练中大,适应起来并不难。他能明显感觉自己的身体已经慢慢变得松弛。
太空中的未知挑战
火箭上升到40多千米的时候,火箭和飞船出现了明显的共振。当时杨利伟正固定在座位上,这种震动让他特别难受,感觉自己要被震散架了,五脏六腑好像随时都会从体内飞出。这样的情况是训练中从未遇到过的,我国的航天科研人员之前也不了解这一情况。
凭借多年战斗机驾驶经验和宇航员训练基础,杨利伟迅速调整状态,仔细观察操作台上的数据。26秒后,共振终于消失。又经过10分钟左右的升空,火箭和飞船分离,飞船进入太空,脱离地球引力,进入既定轨道飞行。
此时,杨利伟的大脑产生了一种上下颠倒的错觉,这对于宇航员来说是非常危险的,如果不及时调整,会诱发空间运动病。他再次调整思绪,闭上眼睛让身体慢慢去适应。几十分钟后,他的空间感慢慢调整过来。
通过舷窗,杨利伟看到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蔚蓝色的大海,成片的翠绿森林,连绵起伏的山脉,看起来既亲切又渺小。他深深地感受到了宇宙的浩瀚,打心底佩服中国老祖宗五千年的智慧,当真是天外有天。
最让他感觉心潮澎湃的,就是飞越祖国上空时,看到祖国的版图,心中的骄傲油然而生。
太空中的神秘现象
欣赏了地球的美景后,杨利伟在太空日志上写下了中国航天人的理想:“为了人类的和平与进步,中国人来到太空啦。”
飞船运行一切正常,杨利伟也渐渐适应了太空环境,就在此时,一阵声响让杨利伟的心又一次揪在了一起。“叩叩叩”,正当他观察宇宙星空的时候,耳边传来的声音,让他吓了一跳。杨利伟仔细观察仪表盘,显示飞船一切正常,通过舷窗观看,外面也没有什么发现。侧耳倾听,这声音又消失不见了。
百思不得其解,杨利伟就继续完成自己的工作。不久,“叩叩叩”的声音,再一次传来。杨利伟先检查飞船内的各种仪器,发现运行一切正常,便跟着感觉再次透过舷窗观察,可是外面漆黑一片,什么都看不到。这样的声音杨利伟在整个飞行过程中听到了好几次。
这个声音,好像并不是偶然出现,飞船运行中无论是在太阳照射区域,还是漆黑一片的时候,杨利伟都曾听到过。它的出现似乎也没有什么特殊规律,让事情变得有些玄幻色彩。每次声音出现时飞船内部运行一切正常,杨利伟返回地面后,第一时间把这个情况反馈给了科研人员。
成功返航与后续研究
在轨飞行14圈后,神舟5号飞船开始返航。当飞船载着杨利伟以每秒8公里的速度降落时,他透过窗户看到,由于大气摩擦产生的高温,飞船外壁被烧得通红,就像一个巨大的火球一样,冲向地球。
与此同时,他在窗户上看到了一道裂痕。杨利伟以为玻璃无法承受这样的高温,才出现了裂痕,心里不免担忧。但是,飞船内部系统显示一切正常,又让他安下心来。后来,他才得知自己看到的裂痕,实际上是舷窗外的一层防火涂料在高温炙烤下,涂料层裂开了而已。
10月15日,6时23分,神舟五号顺利降落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阿木古朗草原腹地,举国欢腾,世界瞩目。千里之外,北京天安门广场上,五星红旗正冉冉升起。
舱门打开的那一刻,杨利伟终身难忘。自此,我国的航天科研事业突飞猛进,开启了迅猛发展模式,不停地把宇航员送入太空,停留时间也不断延长,实现了太空行走,开启了各种太空科研项目。
对于他带回来的问题,我国的航天科研人员更是高度重视。首先是共振问题,这个问题虽然只有短短的26秒,但其实是非常可怕的。当时的杨利伟,说是命悬一线也不为过,他完全是靠过硬的身体素质硬生生地撑过来了。吸取经验,我国的航工科研人员通过完善设计改进飞船,彻底克服了火箭和飞船的共振问题,之后我国进入太空的宇航员已经不会在受到共振的困扰和威胁。
其次,是带有神秘色彩的“叩叩叩”敲门声。这个问题,曾经困扰了我国科研人员13年之久。为了找到敲门声的来源,航天科研人员模拟了各种各样的敲击声,让杨利伟进行辨别,但是一年过去了,杨利伟依然没有听到当时太空中传来的“叩叩叩”。那会不会就是杨利伟的幻觉呢?
随后2005年和2008年,我国神舟六号和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在太空飞行时,宇航员们也听到了类似的声音,这说明“叩叩叩”是真实存在的,并不是杨利伟的个人幻听。但是,究竟从何而来,依然无法得到解答。
直到2013年10月到2014年1月期间,我国月宫一号研究人员在舱内也听到了类似于“叩叩叩”的敲门声,才让月宫一号的总设计师刘红教授有了一个大胆的猜想。当时正在月宫一号舱内工作的科研人员,听到了一阵“叩叩叩”后,原本以为是舱外的工作人员敲击舱体发出的声音,但是随后发现,舱体外当时并没有任何人。
科研人员经过精密的检查发现,“叩叩叩”的声音,应该是舱体内壁的材料在舱内压力产生变化时,发生了极其微小的形变时从而产生的声音。
表面看来,它的出现毫无规律,但实际上它的发生,和舱体内的温度变化有着一定的关系。因为这种形变是极其极其微小的,所以不会对飞船的安全性造成任何影响。后来 在一次和前苏联航天科研人员的交流中,月宫一号总设计师刘红得知当时前苏联的航天飞船在太空运行中也曾听到类似的声音。他们也认为这是飞船零件或者材料因为舱内压力、温度等变化,发生极小的形变时发出的声音。
至此,这个困扰了杨利伟和航天科研人员13年之久的神秘敲门声,终于被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当初,杨利伟飞天遇到的问题,我们都已解决。如今我国航天事业突飞猛进,世界上很多国家的宇航员都递交了申请,想通过合作搭载中国的航天飞船遨游宇宙,探索未知世界。
本文原文来自百度百家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