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DRG/DIP改革激发商业医疗险需求,中端市场或成新增长点

创作时间:
2025-01-22 01:10:53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DRG/DIP改革激发商业医疗险需求,中端市场或成新增长点

医保支付制度改革正在为商业医疗险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华泰证券研究所最新研报指出,随着DRG/DIP支付方式的全面推行,商业医疗险有望迎来一轮快速增长期,特别是中端医疗险市场潜力巨大。

医保“控费”打开商保新空间

医保支付制度改革正稳步推进,以“打包付费”为特征的住院费用DRG/DIP支付制度将在2025年底实现对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全覆盖。这一改革旨在提高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并引导医疗机构控制成本。

对于有支付能力的消费者而言,这将激发出更高的商业医疗保险需求。医保管理部门积极支持商业医疗险与医保“错位发展”,并加快推进医保商保数据共享,为商业医疗险的发展创造条件。

商业医疗险覆盖比例较低

2023年我国医疗支出为5.7万亿元,其中2.8万亿元来自医保体系,患者自付规模2.5万亿元,而商业健康险(医疗险+重疾险)仅支付了0.38万亿元,占比7%。

从保费结构来看,2023年商业健康险总保费9035亿元,其中用于报销医疗费用的医疗险保费约为3915亿元,支付金额2856亿元,赔付率大约为73%;疾病险(主要为长期重疾险)保费4508亿元,支付金额939亿元。

商业保险在医疗支出中比例较低,主要原因在于医疗保险多为嫁接在医保之上的“补充”保障,仅用于支付医保未覆盖的费用。这种模式下,保险公司依赖医保数据进行风险控制和产品定价。

“独立”商业医疗保险或迎来发展机遇

随着DRG/DIP机制的全面实施,具有相似病症的患者将被分为一组,医保基金对同组患者确定相同的费用标准,与实际诊疗费用脱钩。这将激励医院控制诊疗费用,并可能限制患者使用医保目录外的药械,尤其是创新药。

在这种“打包付费”的改革导向下,传统的“补充”型商业医疗险吸引力可能下降。有支付能力的消费者可能会转而寻求完全“独立”于医保、不受DRG/DIP支付机制约束的商业保险。

中端商业医疗险市场潜力巨大

华泰证券研究团队以纳税人群为基础评估中端医疗险的潜在客群。2022年我国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共6500万人,考虑到拥有资本性收入的人群,研究团队估计中端医疗险的潜在目标客群为1亿人。

如果中端医疗险的渗透率为10%-30%,件均保费按照3500元计算,将为行业带来每年350-1050亿元的保费。但考虑到补充型产品保费下降,商业医疗险保费的净增加额将略小于上述估计。按照赔付率65%计算,赔付额为每年228-683亿元,与医保支出2.8万亿元(2023年)相比,仍规模较小。

风险提示

  1. 寿险新业务价值(NBV)大幅恶化
  2. 投资出现大幅亏损

医改背景下商业医疗险或迎来发展机遇

目前我国居民医疗支出包含三部分:基本医疗保险支出、个人支出以及商业健康险赔付。其中,商业健康险只起到补充作用,占比较低。

根据国家医保局数据,2023年我国医保支出达2.8万亿元,占居民总医疗支出的50%;个人支出达2.5万亿元,占44%;商业健康险赔付额约为0.38万亿元,占比仅7%左右。

费用报销类医疗险占据商业健康险近半份额。我国人身险公司和财产险公司均可经营健康险业务,人身险公司可以经营短期和长期健康险,财产险公司仅允许经营短期健康险。商业健康险主要由医疗险和重疾险构成。

  1. 医疗险作为费用报销类保险,用于为实际产生的医疗费用进行赔付,2023年保费约为3915亿元,占商业健康险总保费的43%;
  2. 重疾险是在投保人发生特定重大疾病时,保险公司赔付一笔资金,但不限制资金用途,因此赔付额不一定实际用于医疗支出。2023年重疾险保费占比达45%。
  3. 医疗险和重疾险占据商业健康险近九成份额,除此之外,健康险还包括护理险、非重疾险类疾病险和失能收入保险等。

从赔付情况看,2023年医疗险赔付额约为2856亿元,赔付率大约为73%;生病即赔的疾病险(主要为长期重疾险)保费4508亿,赔付金额约939亿。


医疗险主要包括团体险、大病保险、百万医疗险等。

  1. 医疗险中团体补充医疗保险规模最大,我们估计2023年保费超过2000亿,团体补充医疗保险由雇主为员工投保,覆盖医保外的门诊或住院医疗费用,由于DRG/DIP暂时只适用于住院而不包含门诊,团体险受医改的影响或相对较小。
  2. 其次为大病保险,我们估计2023年保费约为1000亿左右,用于赔付医保外的高额医疗费用。参保人主要为城乡居民,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自动加入大病保险。大病保险由商业保险公司经办,属于保本微利的政策性业务。我们认为受医改影响较小。
  3. 百万医疗险为纯商业险,主要用于报销住院费用(通常不涵盖普通门诊),且通常嫁接在医保之上,作为医保的补充,2023年保费规模500-800亿。我们认为百万医疗险受DRG/DIP医改影响较大。
  4. 惠民保可视为城市版本大病险,由居民自主投保,赔付范围通常也不涵盖普通门诊,属于“低配”版本的百万医疗险,2023年保费规模100亿左右。惠民保属于有较强政策属性的商业保险,也可能会受到DRG/DIP医改的影响。
  5. 除上述险种外,健康险还包含少量中高端医疗保险,费用较高,年保费多在1万元以上,面向高净值人群,规模较小,我们认为不受医改的影响。

DRG/DIP机制下患者自付费用影响医保实际支付金额。DRG/DIP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式将患者划分为相似的病例组,对同组患者确定相同的费用标准,此费用标准根据疾病治疗难度与历史治疗费用计算。DRG/DIP影响的是医保和医院结算方式,不影响患者与医院的结算,患者仍按照政策要求和报销比例进行自付。但需要注意是,患者自费的药械和服务也会纳入DRG/DIP核算,影响医保向医院实际支付的资金额。患者自费部分会挤压医保基金的实际支付值。因此,医院可能倾向于控制患者自费支出,以提升医保基金的支付额。

医保拨付给医院的资金=DRG支付标准-患者支付-其他基金支付(例如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

DRG/DIP改革有望为中端医疗险带来新的发展空间,提高保险公司健康险保费。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