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与毛宇居:从13岁私塾同窗到新中国师生情
毛泽东与毛宇居:从13岁私塾同窗到新中国师生情
1906年,13岁的毛泽东在韶山冲开始了他人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跟随堂兄毛宇居学习。这一年,不仅标志着毛泽东正式进入系统的私塾教育,也奠定了他日后成为伟大领袖的思想基础。
毛宇居不仅是毛泽东的堂兄,还是他的启蒙老师。毛宇居的父亲毛福生与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是五福内的堂兄弟,两家关系十分密切。毛泽东从幼年时期就非常喜欢读书,他七岁开蒙,人生第一位老师是邹春培。据后来毛泽东的弟媳王淑兰讲,毛泽东从小就表现出了不同于其他学生的智慧。有一次,邹春培对文七妹说:“婶子,你家这个学生有些特别。”文七妹问他什么特别,邹春培说:“他天分极好,填红蒙字,他也不填,要自己写,比一般的学生照着填还要好。”
在家待了两年后,毛泽东继续读书,可父亲在家里的权威很大,他只好去找福生公求情。最终,在毛福生的劝解下,毛顺生终于松了口。毛泽东又得到了读书的机会,这一次教他的是堂兄毛宇居。
关于毛宇居当毛泽东老师的这段经历,王淑兰曾听婆母文七妹提到过。从文七妹的语气中,王淑兰惊诧的发现,母亲似乎对毛宇居存在不满。原来,上课时毛宇居十分注重称呼,要毛泽东喊他先生,但他只大毛泽东13岁,在毛泽东眼里毛宇居只是同辈。因此,对于这位“大哥”严禁看“闲书”的禁令,毛泽东有时也不太十分从命了。那时候,《春秋》是学生们必学的书籍,《三国志》《水浒》《说唐》等都被视为无用的闲书。但毛泽东偏偏就喜欢这类书,所以时常背着堂兄偷偷看。
一次,毛泽东又在聚精会神地看《三国志》,全然没有发现身后站着一人。突然,身后传来一声严厉地斥责声:“毛润之,站起来,你给我站出去!”毛泽东当下反应过来自己被发现了,脾气倔强的他有些不屑地朝着教室外面走去。毛宇居看到他这个态度,就更生气了,大喝一声:“站住!你胆敢违反规定,今天我一定要对你重罚。”这一次毛宇居惩罚地很严厉,毛泽东感觉受了冤枉,一气之下跑到了湘乡外婆家去了。或许是由于这一次的冲突,一向对儿子疼爱的文七妹才会对毛宇居产生不满。
不过,毛泽东胸襟宽大,必不会对将这些小事放在心上。战争时期,他每每提起幼年时期的老师们,总是对他们充满感激之情。毛宇居虽然严厉,但心怀正义。毛泽东领导农民起义后,受到军阀赵恒惕的记恨,曾派人到韶山寻找毛泽东的祖坟,被毛宇居发觉搪塞了过去。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虽忙于政务,却不忘与毛宇居的师生之情。在50年代,毛泽东写给毛宇居的信就多达10多封,如今都珍藏在韶山陈列馆中。当时韶山的亲朋旧故纷纷投书毛泽东,请他帮忙解决各种问题。对此,毛泽东间接解决了不少,但他不能时常关注,只好委托恩师毛宇居解决各类问题。毛宇居十分乐意帮忙,这也让他成为了毛泽东亲友心中有较高地位的老者。
1959年,毛泽东回到了阔别32年的家乡,并请亲朋好友吃了一顿团圆饭,毛宇居依旧坐在毛泽东身边。在故乡田野的路上,毛泽东与毛宇居并肩走在一起,师生情令人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