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镜检查:几岁开始做、多久做一次最合适?一次讲清…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胃肠镜检查:几岁开始做、多久做一次最合适?一次讲清…
引用
新浪网
1.
https://k.sina.com.cn/article_7879996653_1d5af34ed020019ozs.html
胃肠镜检查是早期发现胃肠道疾病,包括胃癌、肠癌等疾病的重要手段,它能够直接观察胃肠道内部的情况,发现微小病变,包括溃疡、炎症、息肉、可疑癌症病变等,胃肠镜检查的重要性不用我多说。
但很多人对胃肠镜检查应该几岁开始检查,多久做一次仍存疑惑,无论是现实生活中还是网络上,经常有人问这类问题。
对于无症状的一般风险人群
胃镜检查
一般来说,40岁开始,如果没有胃部不适或其他高危因素,可考虑每5-10年做一次胃镜检查。有时也可酌情提前到40岁以前开始。
随着年龄的增长,胃黏膜可能会发生一些缓慢的变化,定期检查可以及时监测这些变化。例如,一些慢性胃炎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发展,而胃镜能够发现这些炎症的程度,提醒我们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
肠镜检查
一般来说,首次肠镜检查建议在45-50岁进行。如果检查结果正常,没有发现息肉或其他异常情况,一般可以每隔5-10年做一次肠镜。
肠癌的发生通常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通过定期肠镜检查,可以在癌变之前发现并处理肠道内的息肉等病变,大大降低肠癌的发生风险,即便早期癌变也能及时发现并处理。
对于无症状的高风险人群
胃镜检查
- 有胃癌家族史的人(比如父母、兄弟姐妹等直系亲属中有胃癌患者),建议提前至35岁甚至更早开始,每2-3年做一次胃镜检查或更高频繁。
- 因为遗传因素可能会增加胃癌的发病风险,提前进行胃镜检查能够更早地发现潜在的病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
- 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等胃部疾病的人,这类人胃癌的发生风险相对较高,根据医生的建议,酌情每1-2年进行一次胃镜检查。
- 比如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胃黏膜已经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萎缩和肠化生,这是癌前病变,需要密切关注胃镜下的变化,以便及时发现癌变的迹象。
- 有长期食用高盐、腌制食品,抽烟酗酒等不良饮食习惯和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由于这些不良生活习惯会对胃肠道黏膜造成损害,增加胃癌、肠癌等疾病的风险,此类人群,建议每3-5年进行一次胃肠镜检查,具体频率根据个人情况和医生的评估来确定。
肠镜检查
- 有肠癌家族史的人群,建议从40岁开始,每3-5年做一次肠镜检查,有时需要更早开始、更高频率,比如林奇综合征患者,遗传性息肉病患者,甚至要提前至20岁或更早的青春期即开始进行每1-2年监测。
- 家族遗传因素在肠癌的发生中占有一定比重,提前检查能够更好地监测肠道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异常并处理。
- 对于患有肠道息肉的人群,由于某些肠道息肉是肠癌的高危因素之一,如果曾经发现过肠道息肉,经过治疗后,建议根据息肉的类型酌情每年做一次肠镜复查,观察息肉是否复发。如果连续几次复查都没有发现新的息肉,可以根据医生的建议适当延长检查间隔时间,但仍需定期监测。
对于有消化道相关症状的人群
胃部不适症状
- 有胃部不适症状(上腹部疼痛、反酸、嗳气、恶心、呕吐等),如果这些症状持续一段时间,经过常规药物治疗没有明显好转时,应及时进行胃镜检查。胃镜能够直接观察胃黏膜的情况,找出引起症状的原因,如胃炎、胃溃疡、胃癌等,以便针对性地进行治疗。一般来说,出现症状后,建议尽早做胃镜检查,不要拖延,以免延误病情。
肠道不适症状
- 有肠道不适症状(下腹疼痛、腹泻、便秘、便血等),如果这些症状反复出现或持续存在,也应该尽快进行肠镜检查。以便血为例,便血可能是由痔疮、肠息肉、肠癌等多种原因引起的,通过肠镜检查可以明确便血的病因,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通常在出现症状后,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尽快安排肠镜检查,一般不宜超过1-2个月。
胃肠镜检查后的复查建议
- 如果胃镜检查结果正常,没有发现胃部病变,根据个人情况和医生建议,可以每隔5-10年复查一次胃镜。但如果在检查后出现了新的胃部不适症状,或者属于高危人群,应适当提前复查时间。
- 如果肠镜检查结果正常,一般可以每隔5-10年复查一次肠镜。但如果在检查后出现了肠道不适症状,或者有肠癌家族史等高危因素,复查时间应根据医生的建议相应提前。同样记住那句话:有症状随时考虑复查。
- 不管是胃镜还是肠镜,如果检查结果发现异常,复查时间需根据病理结果动态调整,比如肠上皮化生患者,可能1-2年内就要复查;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通常建议6个月要再次检查评估;息肉切除术后,要根据息肉大小调整监测周期(比如小于1cm息肉3年复查,超过2cm息肉1年复查)。总之一句话,后续复查安排务必听从你的诊治医生的建议。
以上只是一个普适性的大致建议,并不能说所有人都完全一样的安排,需要根据各人具体情况(个人健康状况、家族病史、生活习惯、是否有症状以及检查结果等多种因素综合确定),经医生评估后安排第一次检查时间以及后续复检频率间隔时间。有症状随时考虑复查。务必记住:科普只是作为参考,个体情况各有不同,要听从医生安排。
热门推荐
虚拟库存怎么管理
全面解读:百家号AI创作内容需不需要声明,及相关合规指南
董事会决策流程是怎样的?
生产软件分类垃圾桶颜色
股票老鼠仓是什么?揭秘这一市场毒瘤的危害与防范
什么是核能?核电科学
丹栀逍遥丸的新用途是什么
一文了解吸烟的危害到底有多大
保密谈话记录:确保信息安全的关键环节
太原市商贸经济职业中专学校:深入解析数控加工技术专业课程设置及就业前景
关于热电偶实际测试用法,知其所以然
招聘人才年轻化不该一味卷年龄 能力才是关键
研究发现昆虫蜕皮激素决定“营养检查点”和变态发育命运
研究证实:熊去氧胆酸可降低新冠感染率并改善症状
跑、跳、拉,膝盖“哭了”! 运动的快乐,损伤来“买单”?|大咖健康课
最新项目支出预算标准 制定技巧 实战经验分享
“研值”担当! 2024年内蒙古科技成果丰硕
中耳炎用药怎么使用
2025年七星连珠观测指南:时间、地点与方位全攻略
电话号码注销了,微信还能继续使用吗?
初一十五剪发有什么讲究?传统习俗中的禁忌与寓意
疗效才是硬道理,新科技超声组织碎化治疗将让治疗肝癌变得很轻松
头痛挂什么科?一文详解五个科室的诊疗范围
为宝宝选择奶瓶和水杯的实用技巧与误区避坑指南
不锈钢碳钢焊接工艺、材质差异对焊接的影响
二氧化碳的特点与用途
版权登记要多久?一文详解版权登记全流程
理想主义之炬点燃的传奇——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观后
白菜炖豆腐:一道温暖的东北家常菜,做法详解
马兰头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