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卿新纪录片为杭州美食正名:20道本帮菜展现江南味道
陈晓卿新纪录片为杭州美食正名:20道本帮菜展现江南味道
杭州,这座被誉为人间天堂的城市,近年来却屡屡被贴上“美食荒漠”的标签。然而,美食纪录片导演陈晓卿却不这么认为。在他的最新作品《我的美食向导》中,陈晓卿亲自带领观众探寻杭州的美食地图,用镜头记录下这座城市的独特味道。
陈晓卿的美食探索
在《我的美食向导》中,陈晓卿首次从镜头后走到屏幕前,以美食向导的身份,向观众介绍他眼中的杭州美食。这部50分钟的纪录片,展现了一系列充满烟火气的本地小馆子,包括藏在写字楼里的笑典皇、复兴路上的小狗面馆、萧山南丰饭店以及拍摄时还未搬家的江南驿。
陈晓卿表示,这档节目与以往的美食节目不同,特别设置了“向导”的角色,旨在展现不同的视角。同时,“我的美食向导”这一标题也蕴含着双重含义:一是指带领我们寻找美食的人,二是强调美食本身也是引导我们了解世界的向导,通过食物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以及当下的生活。
杭州美食的多样性
在纪录片中,陈晓卿和他的团队品尝了多种杭州特色美食,展现了杭州美食的多样性和独特魅力。这些美食包括:
红烧米鱼
清蒸江鳗
锅气十足的拌川
汤头浓郁的片儿川
鲜掉眉毛,吃到耳鸣的霉毛豆蒸鲜豆腐
蛰伏在醪糟中的经历蜕变的糟蛋
美食背后的文化
为了深入探讨杭州美食的文化内涵,陈晓卿邀请了农史专家俞为洁老师一同游访。俞老师指出,地方风味的形成不仅与区域物产有关,还受人们对某种口味的持续热爱的影响。江南地区的人在饮食上偏爱糯食,这源于糯米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如酿酒和作为祭祀先人的贡品。俞老师认为,江南人对糯米的敬重源于它承载着人们与祖先的联系。中国作为一个农业社会,农业是文明发展的基础。在黄河流域农业开始衰落的时候,江南的稻作接替了这一角色。如果没有南方稻作承接文明,中华文明可能不会延续至今。
形形色色的糯米小吃,不仅让人眼花缭乱,更是让人胃口大开。在这其中,龙头糕更是独具特色,吃下这口龙头糕,龙年向无限美好靠“龙”!
“美食荒漠”之争
对于“杭州是不是美食荒漠”的争议,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杭州方言博主马良认为,这个话题首先被网友带节奏了,其次杭州人也有一定的责任。她指出,杭州菜分为饭店里烧的和家里烧的两种。杭州人重视邀请客人到家里品尝家常菜,比如香干肉丝、雪菜蘑菇里脊、鲞蒸肉饼等,虽然食材看似普通,但每道菜都很下饭。而饭店菜则是另一种体系。
浙江大学教授陈立则从更理性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他认为,如果“美食荒漠”是一个问题,我们需要找到原因并寻求解决办法;如果它只是一个话题,正经人不应该去参与这样的讨论。
“我们拥抱着大江南北的风味,对自己的传统味道视若珍宝”,每一桌食物,都在相聚重逢的人声鼎沸里,带我们去热烈地再爱一次这个人间;每一个家乡,都在用味道延续人间的暖意,成为人们跋山涉水,千里奔赴的理由。
陈晓卿的杭州美食清单
红烧米鱼、清蒸江鳗、盐水钱塘江白虾、霉苋菜梗蒸梅童鱼、鲞蒸排骨、火腿蒸鸭、霉毛豆蒸鲜豆腐、平湖糟蛋、糟香鲫鱼、糟蛋辣白菜、椒麻鸡、龙井虾仁、西湖醋鱼、腰花拌川、片儿川、年糕、尺糕、鹅头颈、猪油糕、龙头糕、油煎糖年糕
(图片由《我的美食向导》节目组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