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他汀类药物需警惕:肝损伤、高血糖、肌肉痛怎么办
服用他汀类药物需警惕:肝损伤、高血糖、肌肉痛怎么办
他汀类药物是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常用药,但其副作用不容忽视。主要副作用包括肝功能损害、血糖升高和肌肉毒性。肝功能损害主要表现为转氨酶升高,而肌肉毒性可能导致肌痛、无力甚至横纹肌溶解。正确应对这些副作用至关重要,如肝功能异常并非一定需要停药,而肌肉问题需密切关注肌酸激酶水平。了解这些知识有助于患者更好地管理自身健康。
他汀类药物的副作用
他汀类药物是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常用药,但其副作用不容忽视。主要副作用包括肝功能损害、血糖升高和肌肉毒性。肝功能损害主要表现为转氨酶升高,而肌肉毒性可能导致肌痛、无力甚至横纹肌溶解。正确应对这些副作用至关重要,如肝功能异常并非一定需要停药,而肌肉问题需密切关注肌酸激酶水平。了解这些知识有助于患者更好地管理自身健康。
肝功能损害
他汀类药物最常见的副作用之一是转氨酶升高。转氨酶是肝功能的重要指标,其升高可能表明肝脏受损。然而,转氨酶升高并不一定意味着肝损伤。他汀类药物主要在肝脏发挥作用,通过阻断肝细胞合成胆固醇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口服他汀类药物引起的转氨酶升高,很多时候是因为肝细胞代谢活动异常,导致转氨酶释放,并不意味着肝细胞的损伤和坏死。口服他汀类药物的患者发生转氨酶显著升高的概率是很低的,平均每200个人中才会出现1例。
如果患者出现转氨酶升高,医生会首先考虑患者是否有肝病。如果不是肝脏本身的问题,那么,转氨酶升高在正常值上限的3倍以内时,可以不用换药、停药,患者只需要定期复查肝功能即可。如果一个月后,患者复查发现转氨酶水平更高了,也不用过于担心,这并不意味着肝脏受到了严重的损害。此时,医生会考虑暂停药物、更换药物或者在减少用量的同时,联合使用另一种类的降脂药物,如抑制肠道吸收胆固醇的药物依折麦布。
血糖升高
他汀类药物治疗可能小幅增加发生糖尿病的风险,原因是他汀类药物干扰葡萄糖代谢途径,导致胰岛素分泌和作用降低。尽管如此,他汀类药物在减少心血管事件和降低死亡率方面的益处超过了因促发糖尿病而增加的风险。
肌肉毒性
他汀类药物可引起肌病,严重时偶可致命。虽然该药的此种不良反应少见,但却直接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且可影响患者是否能长期坚持服用他汀类药物。 他汀类药物诱发横纹肌溶解症呈剂量依赖性,发生风险约为0.04%~0.2%,每100万张处方中的死亡率为0.15。他汀类药物肌毒性的确切机制还不清楚。临床实践和试验中观察到他汀类相关肌病的易患因素有: (1) 高龄(尤其大于80岁)患者,女性多见; (2) 体型瘦小、虚弱者; (3) 多系统疾病(如慢性肾功能不全尤以 糖尿病 性肾功能不全多见) (4) 多种药物合用。 (5) 特殊状态如感染、创伤、围手术期、强体力劳动。 (6)合用特殊药物或饮食(如酗酒)。他汀类主要均经过肝脏细胞色素(CYP)P-450酶系代谢,能抑制CYP3A4酶活性的药物理论上可阻碍他汀类代谢,提高他汀的血药浓度,增加肌病发生的风险。这些药物主要包括奈法唑酮、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吡咯类抗真菌药、环孢霉素、维拉帕米;胺碘酮、蛋白酶抑制剂等及大量饮用西柚汁(1天超过1.14升); (7)他汀剂量: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大剂量他汀较小剂量他汀导致肌酸激酶(CK)严重升高的风险明显增加; (8)特殊人群:甲状腺功能减退者、曾有CK升高史、既往服用降脂药物有肌痛史或肌肉症状家族史以及治疗过程中出现无法解释的肌肉痉挛等。 (9)遗传因素。 仅有血CK升高而不伴肌痛或肌无力等其他肌损伤证据,并非他汀所致肌损伤。而出现肌无力或肌痛时,即便CK正常也提示他汀诱发了肌损伤。发生上述情况时不建议行肌活检。目前国内外指南建议在开始他汀治疗前检测CK,治疗期间定期监测。在服用他汀类药物期间出现肌肉不适或无力症状以及排褐色尿时,应及时监测CK。如果发生或高度怀疑肌炎,应立即停止他汀治疗。
如何预防和应对副作用
为了预防和应对他汀类药物的副作用,患者需要定期进行血液检测,监测肝功能和肌酸激酶水平。此外,患者应注意以下几点:
- 遵医嘱服药,不要随意增减剂量或停药
-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避免与可能增加副作用风险的药物同时使用
-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适度运动和戒烟限酒
- 定期复查,及时与医生沟通任何不适症状
他汀类药物的副作用虽然存在,但通过合理的预防和管理措施,大多数患者可以安全地使用这类药物。如果出现严重副作用,应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调整药物剂量、更换药物种类或采取其他治疗措施,可以有效控制副作用,确保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