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障碍与脑健康密切相关,专家呼吁加强老年听力筛查
听力障碍与脑健康密切相关,专家呼吁加强老年听力筛查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问题关注度的提高,听力健康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最近,在一场名为“听力健康与脑健康”的学术会议上,专家们纷纷表示,老年人常见的听力障碍,不仅影响日常生活,还可能与心理健康问题密切相关。会议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黄治物强调,听力损失被称为“隐形的残疾”,特别是在老年群体中,其影响不容小觑。
随着年龄的增长,听力损失不仅会逐渐加重,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黄治物指出,老年人往往难以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沟通障碍可能导致他们感到孤独、焦虑,甚至出现抑郁情况。更为复杂的是,听力损失和脑健康之间存在着双向关系:听觉信息的缺乏,直接影响大脑的认知功能,而认知能力的下降又可能反过来加剧听力问题。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的王云峰博士在会上解读了“认知听力学”这一新兴学科,认为其旨在研究听力与认知功能之间的复杂关系。王云峰表示,耳朵作为外部信息输入的主要入口,与大脑的语言理解、记忆力以及情感反应密不可分,因此,保护听力健康不仅关乎交流能力,更是保障社会参与和心理健康的基础。
在实施干预措施方面,早期筛查至关重要。黄治物提到,《关于开展老年听力健康促进行动(2024-2027年)的通知》已于2024年出台,旨在提高老年人的听力筛查和干预率,改变“人老了自然就耳背”的传统观念。通过医疗干预,如助听器配备、人工耳蜗植入等,帮助老年人恢复对声音的认知能力,是提高他们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
助听器的选用对于老年性耳聋患者尤为重要。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的龚树生教授表示,助听器能够有效放大外部声音,降低认知疲劳的风险,进而提升用户的认知功能及社会交往能力。然而,选择合适的助听器并非易事,需要专业的听力学家提供个性化的建议。
除了医疗层面的干预,社区支持与家庭教育也不可或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主任时海波指出,建立社区听力服务,提供及时、便捷的帮助,将使老年患者能够得到更好的关怀和服务。同时,跨代教育活动也有助于让年轻一代了解老年人听力问题的严重性,促进家庭互动与支持,降低社会隔离感。
当前,我国在听力健康干预体系上仍面临诸多挑战,包括公众健康意识不足、干预率低等。各界专家呼吁加强科技力量与社会力量的合作,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形成工作闭环,这样才能真正走出一条科学有效的听力干预之路。
总结来说,听力健康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它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息息相关,亟需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改善这一现状。我们希望通过科学的干预和社区的支持,让每位老年人都能够拥有健康、充实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