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江苏无人化农场:稻田里的黑科技

创作时间:
2025-01-21 17:23:21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江苏无人化农场:稻田里的黑科技

在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陈集镇现代农业园区,一场农业革命正在悄然进行。走进这片占地1.03万亩的农田,你很难看到传统农民辛勤劳作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一台台无人驾驶的新型农机在田间穿梭,智能泵站和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管线静静地守护着庄稼的成长。这里,就是江苏省283个“无人化”农场中的一个典型代表。

01

智能化装备:农田里的“黑科技”

在园区的现代智慧农业指挥中心,工作人员只需轻点鼠标,就能掌控整个农场的运作。大屏幕上,各田块被不同颜色标记,左侧显示着空气湿度、光照强度等小气候环境数据,右侧则实时更新土壤湿度、墒情等信息。通过这个指挥中心,工作人员可以远程控制田间的各种设备,实现精准作业。

“现在,我们只需要在智慧农业指挥中心的大屏上点一下按钮,指令就能精准下到某一台机器上,实现精准作业。”园区负责人陈朝云介绍道。这里的植保机、拖拉机、插秧机全部实现了无人驾驶,作业自动形成轨迹。当需要灌溉时,只需点击鼠标,出水口就会自动打开,开始精准灌溉。

在田间,智能泵站和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管线已经架设完毕。这些智能设备可以实时监测土壤湿度、墒情等数据,并根据作物生长的需要进行精准灌溉和施肥。这种智能化的管理模式,不仅节省了大量的人力成本,还显著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

02

效益显著:降本增产的双重惊喜

无人化农场的建设,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据统计,江苏省的“无人化”农场在粮食生产耕种管收等主要环节,每亩可节约成本约300元,增产约50斤,减药约5%。在仪征市陈集镇现代农业园区,这种效益尤为明显。

2024年,园区的小麦亩产达到了800-900斤,水稻亩产更是高达1300斤,成为名副其实的“吨粮田”。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智能化装备的功劳。智能农机装备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还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

03

政策支持:为农业插上科技翅膀

江苏省“无人化”农场建设的快速推进,离不开政策的大力支持。近年来,江苏省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现代化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对“无人化”农场建设的扶持力度。

在资金扶持方面,江苏省政府每年安排1亿元资金建设省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推进项目,打造以智能农机装备与技术为支撑、智慧农机示范基地为节点的全省智慧农机示范推广应用网络。这些资金的投入,为“无人化”农场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在技术研发方面,江苏省政府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强合作,攻克解决无人机械化除草作业、智能农机自动避障等装备和技术难题,提高智能农机装备稳定性、可靠性和生产效率。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等科研机构已经与多家企业合作,共同研发智能农机装备和技术,取得了显著成果。

04

未来展望:智慧农业的新图景

尽管“无人化”农场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面临一些挑战。例如,投入成本相对较高,智能技术普及率仍然较低,关键设备和技术主要依靠进口等。但这些困难并没有阻挡江苏省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步伐。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逐步降低,无人化农场将更加普及。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越来越多的农田将实现智能化管理,农民足不出户就能掌控农业生产,真正实现“人在屋里坐,机器田上走”的现代农业新图景。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