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非遗美食:酥月与子糕的千年味道
婺源非遗美食:酥月与子糕的千年味道
婺源,这座被誉为“中国最美乡村”的古镇,不仅以其独特的徽派建筑和迷人山水闻名于世,更以其丰富多样的美食文化吸引着八方来客。在众多婺源美食中,婺源酥月和婺源子糕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非遗美食。它们不仅承载着千年的历史味道,更凝聚着婺源人的乡愁记忆。
婺源酥月:中秋的味道
婺源酥月,是婺源地区中秋节期间的传统特色美食,其历史可追溯至唐宋时期,盛于明清。不同于广式月饼的精致细腻,也不同于苏式月饼的松软酥脆,婺源酥月以其独特的风味和制作工艺,成为婺源人中秋佳节不可或缺的美味。
婺源酥月的制作工艺堪称一绝。首先,制馅是关键步骤。选用当年刚上市的上等黑芝麻,炒熟至恰到好处,避免炒老变苦。接着,按一定比例加入金桔干、花生和白砂糖,搅拌均匀,制成香甜可口的馅料。
制皮则需要蒸面粉,用秤杆子在面粉中扎眼,让水蒸气通过孔洞使面粉蒸熟。蒸熟的面粉晾干后,需用箩筛筛去较大颗粒,留下细腻的粉末用于制作酥皮。
将制好的馅料包入酥皮中,放入铁制饼圈内压制成型。有些师傅还会在月饼上盖上一个醒目的“富”字,既与自己的名字相呼应,也寄托着对食客的美好祝福。
婺源酥月的馅料简单朴素,主要由黑芝麻、白砂糖和花生组成。即使是简单的配料,也能在婺源师傅们的手中变成酥香可口的美味。有些定制的酥月还会额外加入桂花、花生或青红丝等馅料,增添更多层次的口感。
婺源酥月的外观呈完满的圆形,金黄的外表宛如一轮中秋明月。轻轻咬一口,酥甜酥甜的口感,仿佛能让人品味到月亮的味道。正如《舌尖上的中国》所说,婺源酥月的味道,已经在漫长的时光中和故土、乡亲、念旧、勤俭、坚忍等等情感和信念混合在一起,才下舌尖,又上心间,让人分不清哪一个是滋味,哪一种是情怀。
婺源子糕:节日的祝福
婺源子糕,又名子推糕或子推饼,是一种具有深厚文化寓意的传统美食。它源自春秋时期,最初是为了纪念忠臣介子推而制作的。婺源子糕在清明节等传统节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象征着步步高升和吉祥如意。
婺源子糕的制作方法相对简单,但却蕴含着养生之道。主要原料包括中筋面粉、红糖粉、酵母粉、鸡蛋、水和无铝泡打粉。其中,红糖粉和红枣是重要的养生食材,具有滋养气血的功效。
制作步骤如下:
- 将红糖粉倒入盆中,加入清水搅拌至完全融化,再加入耐糖酵母粉搅拌均匀。
- 把鸡蛋磕入盆中搅散,然后加入面粉和无铝泡打粉混合均匀。
- 将红枣去核切丁,加入面糊中翻拌均匀。
- 在模具内抹油防粘,倒入面糊进行发酵。
- 发酵至模具八分满后,点缀红枣,放入蒸笼中大火蒸25分钟,关火焖3分钟后出锅。
成品的婺源子糕呈金黄色,散发着红枣和红糖的香气,口感软糯,甜而不腻。它不仅是一种美味的食品,更是一种养生佳品。在婺源,无论是清明节还是其他喜庆场合,子糕都是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美食,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婺源酥月和婺源子糕,这两款非遗美食不仅仅是味觉的享受,更是婺源人对传统和故乡的深情寄托。它们承载着婺源的历史味道,凝聚着代代相传的匠心精神。在婺源,品尝这些传统美食,仿佛是在与过去对话,感受着最纯正的徽州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