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痛风,患者3个月告别剧烈疼痛
中西医结合治痛风,患者3个月告别剧烈疼痛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痛风的发病率正在直线上升,并且呈年轻化趋势。痛风是由遗传性或获得性病因导致的嘌呤代谢障碍,血尿酸增高并进一步损伤组织所形成的一组疾病。其临床特点是高尿酸血症、特征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慢性关节炎,严重者可导致关节活动障碍和畸形,并累及肾脏,导致肾结石,甚至慢性肾功能不全。此外,痛风和代谢综合征、心脑血管疾病等疾病呈明显相关性。我国在痛风的防治方面尚未达到国际水平,这可能与患者缺乏基本的诊疗知识、治疗依从性差和存在较多知识误区等因素相关,然而对这种疾病的正确预防、治疗等相关的知识却远没有达到普及的地步,所以充分认识到痛风的危害性及早期治疗非常重要。
中医对痛风的认识源远流长,早在金元时期,医学家朱丹溪就在《格致余论》中提出了“痛风论”。中医将痛风归类为“痹证”,认为其病因病机不外湿、热、痰、瘀、虚五种。《外台秘要》云:“热毒气从脏腑中出,攻于手足,则焮热赤肿疼痛也,人五脏六腑井荥输,皆出于手足指,故此毒从内而出,攻于手足也。”《丹溪心法》曰:“痛风者,大率因血受热,已自沸腾,其后或涉冷水,或立湿地,或扇取凉,或卧当风,寒凉外搏,热血得寒,汗浊凝涩,所以作痛,夜则痛甚,行于阴也。”而《医学入门》则认为:“形怯瘦者,多因血虚有火;形肥勇者,多因风湿生痰。曰历节风:甚如虎咬;曰白虎风:痛必夜甚者,血行于阴也。”总之,中医认为,痛风或因内伤、气血亏虚、外感风寒湿邪,以致痰瘀、阴火流注经络,风、寒、湿、痰、热(火)、虚交相为害,污浊凝聚,不得运行而作痛。其中夏禹铸著的《医略六书·痛风》里描写的症状,与现代所称的痛风最为接近,书中写道:“轻则骨节疼痛,走注四肢,难以转侧,肢节或红或肿,甚则遍体瘰块,或肿如匏,或痛如掣,昼静夜剧。”
中医治疗痛风有其独特的优势,是西医无法代替的,如果有机地结合西医治疗,将给痛风的治疗带来意想不到的疗效,其前景非常广阔。在中医理论中,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被归入“痹症”、“痛风”等范畴,主要与湿热、痰瘀、风寒等邪气侵袭人体有关。中医认为,痛风是一种本虚标实的疾病,或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所致,加之过食肥甘厚味,日久产生痰浊、湿热、瘀血,痹阻于筋骨关节,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疼痛、红肿等症状,导致疾病发生。
在治疗方法上,中医强调整体调理和辨证施治。例如,赵先生,35岁,痛风病史长达10年,反复发作,每次发作都疼痛难忍,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他自述平时应酬多,饮食偏油腻,伴有高血压和高血脂。近年来,痛风发作频率增加,且持续时间延长,关节变形,行走困难。赵先生的主要症状为关节疼痛剧烈,红肿热痛,夜间尤甚,常因疼痛而失眠。查体发现,其舌质暗红,苔黄腻,脉象弦滑,为典型的湿热蕴结、气血瘀滞之证。肝肾功能检查显示,尿酸水平严重超标,且伴有轻度的肝肾功能损害。
针对赵先生的病情,中医采用了中药方剂治疗。方剂由牛膝、杜仲、枸杞子、薏苡仁、泽泻、土茯苓、萆薢、秦艽、黄柏、苍术、丹参、赤芍、桃仁、红花组成。其中,土茯苓、萆薢、秦艽、黄柏、苍术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之效,能缓解关节炎症;丹参、赤芍、桃仁、红花则能活血化瘀,促进尿酸排泄;牛膝、杜仲、枸杞子补益肝肾,增强尿酸代谢能力;薏苡仁、泽泻有利水渗湿之功,帮助排出多余尿酸。此外,还建议赵先生进行针灸治疗,选取足三里、丰隆、太冲、内庭等穴位,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缓解疼痛。同时,指导其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比例,控制体重,改善生活方式。
经过3个月的系统治疗与调养,赵先生的痛风症状得到了明显缓解,关节疼痛减轻,红肿消退,尿酸水平也逐步恢复正常。复查肝肾功能,发现其损害程度有所减轻。这一案例充分展示了中医在痛风治疗中的独特优势。
除了药物治疗,中医还强调生活方式的调整。在饮食调理方面,建议遵循“四低一高”原则,即低嘌呤、低热量、低脂肪、低盐及高水分供给。具体来说,应避免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等,多吃含嘌呤较少的食物如面粉类制品、芋头、红薯等。同时,推荐每日至少摄取500克的新鲜蔬菜,摄入超过300毫升的乳制品,并限制食用高果糖含量的食品。在生活调理方面,建议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每天运动半小时到一个小时,可适当运动,但不要过度运动。比如游泳、瑜伽、乒乓球等有氧运动。此外,每天使用希普丽止痛贴,它是一个很好的外护选择,独立包装方便携带,远红外能够辅助缓解疼痛和炎症,贴一次可持续4-6小时。痛风发作时贴一片消肿止痛,或者睡前贴上,晚上也睡的好了,不管是工作生活状态都持续在线。
中医治疗痛风有其独特的优势,是西医无法代替的,如果有机地结合西医治疗,将给痛风的治疗带来意想不到的疗效,其前景非常广阔。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将中医调理与现代医学治疗相结合,可以更全面、科学地控制病情,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例如,美国的DASH饮食模式和地中海饮食都强调了多种健康的植物性食物的摄入,并且通常与较低的痛风风险相关。这些发现与中医倡导的饮食原则不谋而合,进一步证明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的科学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