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重庆市教科院联手西南大学,深耕传统文化教育创新实践

创作时间:
2025-01-21 20:16:40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重庆市教科院联手西南大学,深耕传统文化教育创新实践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重庆市教科院”)与西南大学携手,创新性地开发了“能量之学”和“智慧之学”两阶段课程体系,并实施“六个一”实践活动,成功破解了职业院校传统文化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内容散、过程虚、效果弱”等难题。这一模式不仅有效提升了师生的文化自觉与道德品质,还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广泛影响,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01

“能量之学”与“智慧之学”:传统文化教育的双轮驱动

重庆市教科院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心—道—德—事”四部曲的发生机制,与西南大学共同开发了“能量之学”和“智慧之学”两阶段课程体系。其中,“能量之学”课程聚焦于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引导他们逐步提升自我状态,为后续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而“智慧之学”课程则更注重价值观的培养,通过经典文献的研读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养心成性、培壅养根、立德铸魂的目标。

为了使课程内容更加生动有趣,项目团队还开发了“忠孝之道”App平台,出版了《美德传承日志》等新型活页式教材,并制作了10000多个短视频。这些资源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巧妙融合,满足了师生随时随地学习的需求,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

02

“六个一”实践活动:让传统文化从书本走向生活

为了解决传统文化教育“过程虚”的问题,重庆市教科院创新性地提出了“六个一”实践活动,即“读—写—讲—观—思—行”。这一系列活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旨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领悟传统文化的精髓。

在“读”环节,学生通过阅读经典文献,感受古人的智慧;在“写”环节,学生撰写读书笔记或心得体会,深化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在“讲”环节,学生通过演讲或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在“观”环节,学生观看相关影视作品或文化节目,拓宽视野;在“思”环节,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形成自己的见解;在“行”环节,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为了确保活动的有效实施,项目组设计了“三化”路径和“四共”模式。“三化”即课程融通化、教学浸润化、实践融合化,旨在解决内容散、过程虚、效果弱的问题。“四共”则是共情、共学、共行、共益,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03

显著成效:从重庆到全国的广泛影响

自2021年试点实施以来,该项目已成功在重庆市轻工业学校、永川职业教育中心等50多所职业院校落地生根,直接惠及师生群体30万余人。其丰硕成果不仅局限于重庆本地,还在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甘肃、新疆、内蒙古、青海、山东、辽宁、山西等20多个省份的职业院校教师国培、市培班进行了近百次的深入交流与分享。

值得一提的是,项目中的网络课程“师德师风与课程思政”被教育部职业院校教学信息化委员会采用;专题讲座“传承美德立德铸魂”被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收录,在光明网举办的讲座直播活动中,吸引了超过10万人在线观看。此外,项目成果还受到了《重庆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等多家主流媒体的广泛报道,充分展现了其在教育领域的重要价值与深远影响。

04

未来展望: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重庆市教科院开创并精心打磨的“两创三化四共模式”,为职业院校的师德师风建设构筑了一套根本性、系统性且长效性的解决方案。未来,重庆市教科院将继续致力于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将教师职业塑造为全社会尊崇与向往的岗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而稳固的人才与教育基础。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