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教师唐文国:让期末评语成为温暖学生的“私人订制”
南京教师唐文国:让期末评语成为温暖学生的“私人订制”
“你活泼勇敢,聪明大方,待人热情,还非常会关爱别人……看,老师一连串说出你的这么多优点,可见你是一个相当不错的孩子。但是你要学会约束自己,在集体生活中,只图自己快乐怎么行呢?你就像一滴水珠,只有流到集体的海洋中去,才能永不干涸。好孩子,你那么聪明,如果把更多的心思用到学习上去,谁也比不上你。老师知道你不是故意欺负同学的,可这也不应该呀。同学之间就像兄弟姐妹一样,你的这种表现既影响了个人的进步提高,也影响了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你是个懂事的孩子,老师知道,你一定会明白我的意思的,对吗?”
这是南京市长江路小学教师唐文国给一位“顽皮”学生的期末评语。简短的文字中,既肯定了学生的优点,又委婉地指出了需要改进的地方,充满了温情和智慧。
从“千篇一律”到“量身定制”
作为长江路小学四(一)班的班主任,唐文国老师深知,传统的评语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他发现,以往每学期期末,自己写的评语往往因为工作繁忙而显得单调雷同,无法真正触及每个学生的内心。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唐老师决定尝试一种全新的方式——个性化评语。
“为了发现学生的长处,肯定学生的长处,写好全班50多名学生个性化评语,这学期期末,唐文国决定早作准备,每天抽空记下孩子们的表现和自己的感想,然后整理成评语。”唐老师说。
“走心”评语,温暖每个孩子
在唐老师的评语中,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用细腻的笔触,记录下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同时也以温和的方式指出他们的不足。这些评语,不仅仅是对一个学期表现的总结,更是对孩子们未来的期许和鼓励。
“你活泼、天真,有一张可爱的笑脸,不论在哪儿遇见老师,你都会有一声礼貌的问候,你脑子比较灵活,别人不能回答的问题,你却能出色地回答出来。可不知什么时候,你结交了一个‘坏朋友’,他常常使你考试失去得‘优秀’的机会,竞赛与好名次擦肩而过。唉,多可惜呀!想知道这个坏朋友是谁吗?他就是‘马虎粗心’。不过老师相信你会很快与他绝交,交上‘认真细心’这个新朋友。你说是吗?”这条评语,既点出了学生的优点,又巧妙地指出了需要改进的地方,充满了人文关怀。
拉近师生距离,点亮学生心灵
这种充满温情和智慧的评语方式,不仅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也让学生们感受到了来自老师的关爱和期待。南京市丁家巷小学的金老师认为,一份好的操行评语不在于面面俱到,而要能反映学生的独特特征。在评定小学生的行为表现时,要多挖掘学生的优点,同时有针对性地提出进一步改进和提高的意见。现在老师在记录学生优点的语言,也从过去生硬的评语式表扬改为极具亲和力的话语。如她曾给班上一名“差生”写的评语中,用到了这样的惊叹语:“哇,你原来这么聪明,老师小时候可比你差多了,不过,后面还有好多人在追你哦!”
“无论是在智力上、体力上,还是处世能力上,自信心对一个人的一生都是至关重要的。”南京市第12中学的邓校长对记者说,一个缺乏自信的人,便缺少在各种能力发展上的主观积极性。特别是在儿童期,来自成人以及同伴间的赞赏就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在各个学生的评语中,如果太过严肃或是语言恶劣,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甚至造成伤害,因此,现在这种具有亲和力的评语正逐步从理想走向实践,并且被广大师生所接受。这也是教师尊重学生和爱护学生的一种体现。看到这样的评语,不仅学生觉得温馨,心情愉悦,从而更加自信,家长们也会对学校、对老师放心满意。
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家吴增基教授认为,首先教师的评语要改变过去千篇一律的做法,要突出孩子的个性,符合每个学生的特点,反映真实的情况。避免搞形式主义,说空话或是评语中只有消极语言,这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而应当多以鼓励性的语言,多以正面教育、正面引导为主,真正做到用个性化语言,给每个孩子写好评语,这种做法是符合心理学原则的,值得运用和推广。
创新教育,引领未来
唐文国老师的个性化评语实践,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一次有益探索。它打破了“千篇一律”的评语模式,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这种创新的教育方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也为其他学校的师生沟通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然而,这种创新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撰写个性化评语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如何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又能兼顾每个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是教师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此外,如何让个性化评语更加科学、客观,避免过度主观,也是需要进一步探讨的课题。
唐文国老师的个性化评语实践,让我们看到了教育的温度和智慧。它告诉我们,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心灵的对话。通过用心的评语,教师可以点亮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的潜能,帮助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正如一位家长所说:“看到这样的评语,我们做家长的也感到很温暖。它让我们看到了老师的用心,也让我们更加信任学校和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