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党建引领+小手牵大手:京沪两地创新青年公益模式

创作时间:
2025-01-22 09:30:40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党建引领+小手牵大手:京沪两地创新青年公益模式

近年来,北京市顺义区的“80后义工社”和上海市宝山区的“社区小先生”项目成为了年轻人积极参与社区建设的典范。这两个项目不仅增强了社区凝聚力,还激发了更多年轻人投身公益的热情,展现了新时代年轻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01

80后义工社:党建引领下的志愿服务创新

北京市顺义区80后义工社成立于2011年,2014年作为民办非企业单位正式经顺义区民政局社团办批准设立,现办公地点在石园街道北三社区乙18号楼,办公及活动场地两层,面积共766平方米。义工社立足于顺义区的社区服务、便民服务和公益活动,以社区志愿者和相关商户的人力支持为开展活动的主要人力资源,结合社区居民需求,分析现代社区的发展状况,计划并施行各种针对性行较强的服务主题,利用项目运作的方式,承接政府所转移出的职能,实践机构使命,为社区协调发展、“和合社区”创建奉献了巨大力量。先后组建了“童星义工”、“公益工程”、“青年志愿”、“夕阳志愿”服务队等社区公益服务组织,服务内容涉及便民、为老、扶困助残、婚姻家庭辅导、青年创业就业、助力儿童成长等多个领域,深受居民的喜爱和好评。

80后义工社积极探索“党建+”的公益运行模式,创新推出“5S+6V@3G”志愿服务模式(“5S”即社区、社会工作者、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社会公益慈善资源联动,“6V”即老年人、青年人、少年儿童、特殊人群、党员、新业态6个服务圈,3G即老、中、青3代人,“@”即带动),组建了“童星义工”“折翼天使”“余热生辉”“宅益快创业帮促”等百余支社区志愿服务队,服务内容涉及便民为老、扶困助残、家庭辅导、青年就业、儿童成长等多个领域,满足不同年龄结构居民群众的各类需求。

在科技服务上,开展“码”上学党史、全民健身动起来、公益小药盒、“及时鲜”云提醒、社区云数据、认知障碍训练VR等项目,将科技创新融入生活,为志愿服务提供专业技术,使服务更高效、更精准。产品研究上,研发制作便民服务挂袋、指纹解锁水杯、五彩药盒、防走失手链、文创产品等,实现自我造血。激励机制上,制定榜样卡、幸福服务卡、温馨家园卡、青春能量卡等“好风气益家仁”星级志愿反哺卡,鼓励志愿者通过参加志愿服务获取积分,享受老幼托管、便民生活、学习培训、心理辅导、创业就业、相亲交友、设备租借、法律援助等服务,为志愿服务长效化、可持续运行提供了坚实保障。

02

社区小先生:小手牵大手的社区治理新模式

“小先生”有大能量,我的社区我做主。日前,宝山区第二届金牌“社区小先生”争章活动在上海市教育学会宝山实验学校初中部举行,60名“社区小先生”轮番上台,声情并茂地分享自己的故事与感悟,讲述了一段段有关成长与喜悦、关爱与奉献的故事。

“我是小学生,变做小先生。粉碎那私有知识,要把时代儿划分。我是小先生,这样指导学生:学会赶快去救人,教了又来做学生。”当家住杨行镇紫辰苑的王乔恩身着长衫,字正腔圆地背出陶行知先生所作的《小先生歌》,台下立即响起欢呼。

1932年,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宝山创办山工学团时提出“小先生制”,即儿童可以一边当学生,一边当先生,即知即传、即学即教。步入新时代,宝山团区委联合区教育局等相关部门,积极发扬和践行陶行知先生“教育实践理念,创新提出”,聚焦少先队员政治启蒙和价值观塑造,尊重新时代少年儿童成长规律,强化劳动实践和社会实践,促进少先队员的全面健康成长。

家住顾村镇成亿宝盛家苑的陆怡然说,当了“社区小先生”之后,自己时时刻刻关注着社区环境,不但养成了随手捡拾的习惯,还和其他“小先生”一起组成了“小小调查员”队伍,对小花园等公共区域进行调查,并向所有居民发出倡议,呼吁大家把烟头、纸巾等垃圾扔到它们正确的归属地。

不只关心身边事,“小先生”们也通过各种方式关爱着身边人。“在小区里住了很多年,邻居们曾经只是‘熟悉的陌生人’,参与‘小先生’活动,真正观察社区、关心社区,认识更多小伙伴、老伙伴后,我才真正有了家的感觉。”王乔恩在演讲中的这番话得到了许多“小先生”的共鸣。

家住淞南镇新梅淞南苑的王雨安个子不高,讲起话来却格外“有范儿”,声音洪亮有感情。前不久,他作为“小先生”参与了居委组织的“我爱老宝贝”生日会,给几位高龄老人过生日,朗诵了一首《满江红》。王雨安说,“看着他们脸上的笑容,我发现关爱老人其实很简单。”家住杨行镇福地苑一居的吴沫辰说,通过寒暑假期间与社区老党员的结对交流活动,同龄人都被老一辈人身上无私奉献、坚韧不拔的品质所深深感动。“我们会把他们作为榜样,一起为社区贡献力量。”

“‘小先生’制能培养孩子什么素养和能力?孩子们的讲述回答了这个问题。”陶行知先生曾孙、上海市陶行知纪念馆副馆长陶侃在点评时表示,“‘小先生’制的开展培育了孩子们善于发现社会问题、体察人心民意的能力;培养了他们的合作能力,与老师、同学、居民建立良好关系;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协调能力和坚强的意志力。这些人文素养会帮助孩子们更好地适应未来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随着“社区小先生制”的深入开展,少先队员及其所在家庭的其他成员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大提升。

令王乔恩骄傲的是,自己的爸爸妈妈如今都成了社区志愿者,发挥医疗知识特长为社区提供服务,住在友谊路街道的爷爷奶奶也成了社区内的垃圾分类达人。来自呼玛三村的张希文说,妈妈是一名光荣的社区志愿者,也是自己行动的榜样,未来希望影响更多家人、朋友参与到社区志愿服务中。

自2021年“社区小先生制”实施以来,全区7.8万余名少先队员到社区报到,带动11万余名家长参与社区事务,其中1.35万余名青年家长成为社区骨干志愿者。顾村镇成亿宝盛家苑组建了“七彩志愿心”家长智囊团,结合社区少先队员的实践爱好、优势特长,以15人为一组,成立了向日葵、啄木鸟、小超人等7个小联盟,大家通过组团考察、圆桌畅谈等方式,共同研究当下社区治理顽疾。友谊路街道宝山三村成立了17支少先队员和家长联合志愿者小分队,淞南镇淞南十村成立了“超人爸爸议事会”,杨行镇紫辰苑成立了“小辰籽”航帆志愿团队……

舞台上,家住庙行镇和欣国际花园的刘雨涵和爷爷刘金余的组合演讲博得阵阵掌声。作为一名退休警察,刘金余用通俗而真挚的话语表达了对孙女和其他“小先生”的赞许,在他看来,“小手牵大手”一定会让社区的明天更加美好。

听着“小先生”带来的故事,罗泾镇团委副书记十分感慨。她说,许多社区干部都在交流时表示,“小先生”带动全家人参与助力社区治理的模式让社区的凝聚力、行动力增强了不少。比如在宝通家园,“小先生”主动关注小区道路拓宽事务,与家长联合调研、征询居民意见,最终整合各方需求,把扩建改造方案给到了居委。在大家的努力下,今年4月宝通家园110号旁道路拓宽问题顺利得到解决。

宝山团区委负责人表示,宝山区以“社区小先生制”为抓手,立足传承内化于本土文化的教育实践理念,将加强新时代少先队工作与践行“人民城市”建设理念、创新社区治理要求紧密结合,建立家、校、社互为补充、有机联动的工作体系,创设了社区动员机制,基层组织力、号召力、动员力大幅提升。以“社区小先生制”为支点,未来将进一步撬动教育、文旅、企业等各类社会资源,通过“教育引领+生活场景”的营造,让“红领巾”走进社区,做社区治理和服务的“小老师”,帮助广大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的同时,为基层社区创新治理赋予更多新内涵。

03

两个项目的创新与贡献

80后义工社和社区小先生项目虽然服务对象和方式不同,但都体现了年轻人参与公益的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80后义工社通过“1S+6V@3G”模式,将专业服务与社区需求紧密结合,利用科技手段提升服务效率,同时通过积分激励机制确保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发展。这种模式不仅满足了社区居民的多样化需求,还有效整合了社会资源,推动了社区治理的现代化。

社区小先生项目则通过“小手牵大手”的方式,将志愿服务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相结合,不仅培养了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还带动了家庭成员参与社区事务,增强了社区凝聚力。这种模式创新性地解决了社区治理中居民参与度低的问题,形成了良性互动的社区生态。

这两个项目都展现了年轻人参与公益的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为社区治理注入了新的活力。它们不仅改善了社区环境,提升了居民生活质量,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新一代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