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江泥哨建文化馆进校园,非遗传承焕发新生机
靖江泥哨建文化馆进校园,非遗传承焕发新生机
靖江泥哨,这项源自江苏靖江的传统手工艺品,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历经数百年沧桑,如今已成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近年来,在当地政府和文化爱好者的共同努力下,靖江泥哨焕发新生,成为非遗传承的新潮流。
独特的制作工艺
靖江泥哨的制作工艺独特而精湛,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和智慧。首先,选取当地特有的黏土,经过筛选、揉捏,制成细腻柔软的泥坯。然后,匠人凭借灵巧的双手,塑造出各种栩栩如生的动物造型,如小狗、小猫、小鸟等。这些泥塑作品不仅形态逼真,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寓意。最后,经过精心上色和烧制,一件件色彩鲜艳、栩栩如生的泥哨便呈现在人们眼前。
靖江泥哨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发声装置。每个泥哨内部都设计有精巧的哨孔,当用嘴吹气时,便会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这种巧妙的设计,不仅增添了玩赏的乐趣,也使其成为儿童喜爱的玩具。
传承发展的新路径
近年来,靖江市孤山镇积极致力于泥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开辟了“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新通道。2022年,孤山镇山东村依托“同心助力”社会治理工作室,打造了“孤山泥狗子”文化馆。这个占地120平方米的文化馆,分为历史发展还原区、作品展示区和体验区,为居民群众提供了开展泥哨文化交流、参观学习及制作体验的主阵地。
文化馆自开馆以来,已累计接待参观群众3000余人次。以泥狗子制作第六代传承人钱杰为主的讲解、教学、传承队伍,不仅传授制作技艺,还积极推广泥哨文化。此外,靖江市泥哨文化研究会的成立,进一步凝聚了社会各界力量,目前研究会已有会员34人,成为保护、传承、创新、发展靖江泥哨文化的重要载体。
校园传承注入新活力
为了让靖江泥哨这一传统文化在年轻一代中生根发芽,靖江市积极推动泥哨文化进校园活动。2024年12月,靖江市泥哨文化创意有限公司与当地学校签署合作协议,正式将靖江泥哨引入校园课程体系。学校开设相关社团课程,邀请泥哨制作大师进校园授课,让同学们在劳动+非遗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此外,学校还举办靖江泥哨文化展览、比赛等活动,进一步激发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这种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相结合的方式,不仅为非遗文化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青少年提供了接触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机会。
文化价值与社会影响
靖江泥哨不仅是靖江地区独特的民间手工艺,更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化记忆。它承载着靖江的历史底蕴,传递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现代社会,靖江泥哨不仅是一种手工艺品,更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桥梁。
靖江泥哨的传承与发展,不仅带动了当地文化产业的发展,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动力。通过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靖江市孤山镇不仅提升了文化软实力,也为当地居民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未来展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靖江泥哨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融入现代生活。未来,我们期待靖江泥哨能够进一步拓展其文化影响力,通过创新设计和现代营销手段,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这项传统艺术。同时,我们也期待更多年轻人能够加入到非遗文化的传承队伍中来,为这项古老的艺术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靖江泥哨,这项承载着数百年历史的民间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它不仅凝聚着靖江人民的智慧和情感,也寄托着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我们共同期待,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靖江泥哨能够继续传承发展,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