涠洲岛获国际大奖,揭秘生态旅游秘籍
涠洲岛获国际大奖,揭秘生态旅游秘籍
近日,涠洲岛凭借其卓越的生态保护和可持续旅游发展,荣获“新可持续城市与人居环境奖”。这座岛屿以其独特的火山地貌、丰富的珊瑚礁群和布氏鲸栖息地而闻名。岛上还设有专门的保护区,通过严格的管理措施确保生态系统的健康。涠洲岛的成功案例展示了如何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同时,推动旅游业的发展,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涠洲岛的生态特色
涠洲岛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是中国最大的火山岛,面积24.74平方公里,海岸线长30公里。涠洲岛的自然环境得天独厚,拥有火山熔岩、珊瑚礁、热带雨林等多种生态系统。涠洲岛及周边海域是中国最高纬度珊瑚礁群、大陆近海唯一布氏鲸群的家园,是南北半球候鸟迁徙的驿站。涠洲岛的成功案例展示了如何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同时,推动旅游业的发展,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生态保护措施
涠洲岛的生态保护工作始于2017年,当时北海市人大常委会颁布了《北海市涠洲岛生态环境保护条例》,这是2015年全国新获地方立法权的设区市中最早开展的海洋海岛生态环境保护立法。该条例将涠洲岛生态环境保护范围从海岸线3公里扩充到6公里,对岛上水资源、海砂、火山石、标本化石、珊瑚礁等珍稀资源以及海岛地质地貌等都进行了严格保护。
在《条例》的施行助力下,2022年,北海市在争取到中央海洋生态保护修复资金基础上,累计投入1.22亿元实施涠洲岛海岛生态修复项目,修复防风林104.81公顷、珊瑚礁30公顷;投放人工礁体1400个,建设珊瑚苗床120个,促进涠洲岛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珊瑚种类由此前探明的46种增至62种,珊瑚礁生态系统坑仔断面活珊瑚礁盖度增加93.3%,珊瑚保护面积2千平方米扩展到30万平方米,活珊瑚覆盖率从6%提高到8%;涠洲岛近岸海域水质始终保持一类、优良面积比例稳定在100%,每年3月至5月出现的“玻璃海”蔚为壮观,布氏鲸个体识别数在2024年达到了创纪录的60头。
可持续旅游发展
涠洲岛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注重生态保护和社区参与。岛上建立了多个自然保护区和生态示范区,如涠洲岛珊瑚礁保护区和涠洲岛火山国家地质公园。这些保护区不仅保护了岛上的自然环境,还为游客提供了观赏和学习的机会。
涠洲岛还积极推广绿色旅游和生态旅游。例如,岛上鼓励使用环保交通工具,如电动自行车和电动汽车,减少碳排放。涠洲岛还实施了“零废弃海岛”计划,推动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此外,涠洲岛还开发了多种生态旅游项目,如珊瑚礁潜水、观鲸之旅和自然导览等,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了解和尊重自然环境。
社区参与和教育
涠洲岛的成功离不开当地社区的积极参与。岛上居民通过参与生态保护项目和旅游业,不仅改善了生活质量,还增强了环保意识。涠洲岛还定期举办环保教育活动,向居民和游客宣传生态保护的重要性。例如,涠洲岛的学校开设了环保课程,社区组织定期开展海滩清洁活动,这些举措有效提高了公众的环保意识。
成果与展望
涠洲岛的生态保护和可持续旅游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近年来,涠洲岛先后获评全国“枫桥经验”典型案例、全国首批“和美海岛”、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全国绿色低碳典型社区案例、“中国十大山海目的地”等诸多美誉。这次获奖,又为涠洲岛增添了一张国际级名片,进一步提升了国际知名度,为打造国际海岛旅游目的地奠定了基础。
涠洲岛的成功经验表明,生态保护和旅游发展可以相辅相成。通过科学规划和社区参与,涠洲岛不仅保护了其独特的自然环境,还为当地居民创造了经济机会,同时也为游客提供了高质量的旅游体验。涠洲岛的经验为其他海岛和旅游目的地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展示了如何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