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汤煮出金凤扒鸡,石家庄传统美食香飘全国
百年老汤煮出金凤扒鸡,石家庄传统美食香飘全国
金凤扒鸡,这道源自石家庄的传统美食,承载着百年的历史味道与精湛工艺,如今已成为这座城市的招牌菜之一。它不仅是一道菜,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一种文化的传承。
百年传承,从大桥街到“中华老字号”
金凤扒鸡的故事,要从1908年说起。那一年,回民马洪昌夫妇在石家庄大桥街开了一家马家鸡铺。他们凭借独特的制作工艺和精湛的烹饪技艺,很快让这家小小的鸡铺名声大噪。每天清晨,店门口总是排起长龙,热气腾腾的扒鸡一出锅就被抢购一空,甚至许多出差的外地人也要特意带上一两只作为礼物。
1956年,公私合营政策实施,十七家石家庄禽类食品私营商户合并到石家庄食品公司,成立了鸡加工一厂。储勤永被推为第一任工厂负责人。储勤永联合这些老技术工人们经过不断的筛选最终确定以马鸿昌家的秘方和老汤为主,并将烧鸡改为扒鸡,改良后的扒鸡正式定名为石家庄回民扒鸡,店铺称石家庄大桥街扒鸡店。后来,由于大桥街进行统一的规划改造,店铺也由原址迁移到桥西区南马路(现裕华路与中华大街交叉口),因为扒鸡的历史悠久、传承工艺独特,特此将店铺更名为“扒鸡老店”。为了扭转扒鸡供不应求的状况,1990年成立了石家庄市回民扒鸡厂,结束了前店后厂的作坊式生产,开启了工业化生产的新时代。九十年代,石家庄扒鸡还曾经出口过日本,据说当时著名相声演员侯宝林来到石家庄演出,还曾经到扒鸡老店购买过扒鸡。
2002年,石家庄洛杉奇食品有限公司重组成立,成为了金凤扒鸡的新载体。2006年,金凤扒鸡获中华老字号,2007年认定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的金凤扒鸡,早已从大桥街的一家小铺,发展成为享誉全国的美食品牌。
独特工艺,百年老汤里的秘密
金凤扒鸡之所以能够百年不衰,其独特的制作工艺是关键。从选材到成品,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
首先,选用的是优质鸡种,要求鸡只体重适中,肉质鲜嫩。接下来,对鸡只进行处理,包括洗涤、腌制等步骤。腌制过程中,选用多种调料,如葱、姜、蒜、酱油、料酒等,渗透鸡肉内部,使其更加入味。
最独特的是煮制环节。金凤扒鸡采用蜂蜜对鸡进行上色炸制,并用中药秘方老汤煮制。这锅老汤,从1908年创立之初一直延续至今,每天都要清汤,去除浮油和陈渣,加入新料。据说,这十八味香辛料组成的秘方,既是香辛料又是中草药,在《本草纲目》中都有其名。这种独特的煮制工艺,不仅让扒鸡味道醇厚,还具有一定的药理功效和保健作用。
香气扑鼻,酥烂入味的口感
金凤扒鸡的美味,不仅仅在于其独特的外观,更在于其令人难忘的口感。鸡肉经过长时间的焖煮,已经达到了酥烂入味的境界。轻轻一撕,肉质便如丝般滑落,入口即化。而那浓郁的酱香,更是让人回味无穷。
无论是热吃还是冷食,金凤扒鸡都能保持其绝佳的口感。热吃时,香气四溢,肉质鲜嫩多汁;冷食时,肉质紧实,别有一番风味。这种独特的口感,让金凤扒鸡成为了石家庄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美味。
文化传承,从石家庄到全国
金凤扒鸡不仅仅是一道菜,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它见证了石家庄这座城市的发展变迁,承载着几代人的味觉记忆。
作为“中华老字号”和“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金凤扒鸡已经走出了石家庄,走向了全国。如今,你不仅能在石家庄的各大超市和商场找到它的身影,还能在保定、太原、京津等地品尝到这份来自石家庄的美味。甚至在日本的餐桌上,也能见到金凤扒鸡的身影。
金凤扒鸡的成功,离不开一代又一代匠人的传承与创新。从创始人马洪昌,到第二代传人储勤永,再到现在的第六代传人曹倩倩,每一位传承人都在坚守传统工艺的同时,不断改进和创新。他们不仅改良了加工工艺,设计出专门的不锈钢夹层锅取代传统大铁锅,还开发出了扒鸡、烤鸡、清香鸡、童子鸡、烤鸭等十余种产品,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金凤扒鸡,这道承载着百年历史味道的美食,如今正以全新的姿态,继续书写着它的传奇。如果你来到石家庄,不妨亲自品尝一下这道历经百年沧桑的美味,感受那份穿越时空的味觉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