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国科学家揭示雄激素调控机制,为个性化医疗开辟新途径

创作时间:
2025-01-22 00:26:25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国科学家揭示雄激素调控机制,为个性化医疗开辟新途径

近日,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高栋研究员团队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了一项突破性研究,揭示了雄性激素在调控性别差异中的重要作用。这一发现不仅为理解性别差异性疾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也为开发个性化医疗方案开辟了新的途径。

性别差异广泛存在于人类的发育、生理和疾病发生过程中。例如,绝大多数非生殖系统癌症在男性中发病率更高,而自身免疫性疾病则高发于女性。这些差异背后,雄性激素一直被认为是关键因素之一。然而,其具体作用机制却长期困扰着科学界。

为了解开这一谜题,高栋团队设计了一项精妙的实验。他们对雄性小鼠进行了摘除睾丸的去势手术处理,对雌性小鼠则进行了外源添加雄激素处理。通过对比不同处理方式下的小鼠,研究团队得以观察雄激素对机体的具体影响。

研究团队首先注意到,雄激素对器官大小有显著影响。例如,泪腺、唾液腺和肾脏在雄鼠中更大,而免疫器官胸腺在雌鼠中更大。这一发现提示雄激素在器官大小的稳态维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为了深入解析雄激素的作用机制,研究团队采用了先进的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对17个不同器官的细胞进行了全面分析。这一技术能够揭示每个细胞的基因表达情况,为理解细胞功能提供了精细的数据支持。

通过分析海量的单细胞数据,研究团队发现雄激素对基因表达具有显著的调控作用。无论是在雌鼠中添加雄激素,还是在雄鼠中去除雄激素,都会显著减弱基因表达上的性别差异。研究团队进一步定义了受雄激素调控且具有性别差异的基因(AASB-DEG),这些基因包括Egfr、Fos和Fosb等增殖分化调控因子,以及Ccl3、Il33和Ccl4等免疫调控因子。

在细胞组成层面,研究团队同样发现了雄激素的重要影响。他们定义了受雄激素调控且具有性别差异的免疫细胞类型(AASB-immune cell type),其中II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尤为引人注目。ILC2在雌性小鼠中比例较高,但添加雄激素后会降低,去除雄激素后则会升高。这一发现为理解性别差异性炎症疾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线索。

更令人兴奋的是,研究团队还发现雄激素能够调控MHC分子的表达水平。MHC分子在抗原递呈信号通路中发挥关键作用,与获得性免疫密切相关。这一发现为进一步开发靶向雄激素信号通路的治疗方法提供了理论支持。

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永莲高度评价了这项研究,认为其信息量极大,可称为雄激素作用研究的信息库。她指出,当前研究主要基于小鼠模型,如何将这一研究成果转化为临床应用,将是又一重要的研究方向。

这一突破性发现不仅揭示了雄性激素调控性别差异的复杂机制,更为未来开发针对性别差异性疾病的个性化医疗方案提供了新的思路。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有望看到更多基于雄激素调控机制的创新疗法问世,为患者带来福音。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