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每天百亿次扫描背后:二维码之父原昌宏与王越的故事

创作时间:
2025-01-22 07:05:04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每天百亿次扫描背后:二维码之父原昌宏与王越的故事

每天,数以亿计的人们通过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获取信息、登录网站……这一看似简单的动作背后,凝聚着两位技术先驱的心血——日本的原昌宏和中国的王越。

01

原昌宏与二维码的诞生

1992年,日本电装公司(DENSO WAVE)的工程师原昌宏开始了一项改变世界的技术研发。当时,传统的条形码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信息存储需求,特别是在制造业和物流业,对更高效的产品管理方式呼声越来越高。

经过两年的不懈努力,1994年9月,原昌宏和他的团队成功开发出一种新型的矩阵二维码符号——QR Code(Quick Response Code)。这种二维码不仅信息容量大,还能在横向和纵向上同时记录数据,更重要的是,它具备强大的抗污损性能和纠错能力,即使部分损坏也能准确识别。

原昌宏曾表示,他进入日本电装公司伊始时负责便利店客户物流管理条形码方面的研发,但条形码具有一些固有缺点,例如信息量较少、破损后难以正确读取信息数据等。于是他们想要研发一种更大容量更可靠的编码技术,最终研发出了这种在横向和纵向都可以记录信息的二维码。

更令人敬佩的是,为了使二维码能被广泛应用,原昌宏和日本电装公司决定完全开放专利,不收取任何技术专利费。这一决定极大地推动了二维码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和应用。

02

王越与中国二维码的崛起

如果说原昌宏是二维码技术的开创者,那么中国的王越则是将二维码技术推向普及的关键人物。2002年,年轻的王越初次在日本接触到二维码,立刻意识到这项技术的巨大潜力。同年7月,他在北京中关村创立了意锐新创科技有限公司,这是国内首家专注于手机二维码技术的公司。

王越带领团队专注于二维码识读引擎软件的研发,致力于推动二维码技术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2006年,意锐新创成功研制了我国第一款汉信码读取设备以及手机版汉信码引擎,并获得中国自动识别行业2006年度特殊贡献奖。

汉信码是中国第一个制定国家标准的自主知识产权二维条码,具有知识产权免费、全面支持中国汉字、信息密度高、抗污损、抗畸变、信息容量大等特点。2007年,汉信码正式成为国家标准,为中国二维码技术的自主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王越等先驱者的推动下,二维码技术在中国迅速普及。2012年,微信推出“扫一扫”功能,将二维码带入了千家万户。随后,支付宝等平台也纷纷跟进,二维码支付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03

二维码的全球普及与未来展望

从最初的工业管理工具,到如今的全球通用技术,二维码凭借其高效性和灵活性,持续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据统计,全球每天消耗的二维码数量已达到百亿级,应用场景涵盖支付、社交、物流、身份识别等多个领域。

随着物联网和数字化进程的加速,二维码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演进。未来,二维码可能会融合更多先进技术,拓展应用场景,同时加强隐私保护,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

从原昌宏到王越,两位“二维码之父”用他们的智慧和远见,为世界带来了这项改变生活的重要技术。正如原昌宏所说:“二维码是人类共同的财富,我们只是它的创造者。”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