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发文:德国团队揭示Atg13自噬调控新路径
Nature发文:德国团队揭示Atg13自噬调控新路径
近日,德国科学家在《自然—细胞生物学》杂志上发表了一项关于Atg13与其他自噬蛋白相互作用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显示,Atg13在自噬调控中扮演关键角色,特别是在磷酸盐饥饿条件下,通过与Atg11/FIP200相互作用基团的配合,调节选择性自噬。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Atg13和Atg17在自噬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还展示了Atg11/FIP200适配亚基如何结合选择性自噬受体和调制亚基,将代谢信息直接传递给AKC以进行自噬调控。这一发现为深入理解细胞自噬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未来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潜在的靶点。
Atg13的功能与调控机制
Atg13是ULK1复合物的组成部分之一,在营养缺乏条件下与ULK1相互作用,促进ULK1激酶活性,从而启动自噬过程。mTORC1通过直接结合并磷酸化Atg13来抑制其活性。当细胞处于饥饿状态时,mTORC1失活,释放对Atg13的抑制,使其能够与ULK1形成复合物,激活ULK1激酶活性,进而启动自噬过程。
最新研究发现
德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揭示了Atg13在磷酸盐饥饿条件下的新作用机制。研究发现,Atg13通过与Atg11/FIP200相互作用基团的配合,调节选择性自噬。这一发现进一步说明了Atg13调控的复杂性。此外,研究还发现Atg11/FIP200适配亚基能够结合选择性自噬受体和调制亚基,将代谢信息直接传递给AKC以进行自噬调控。
Atg13与其他自噬蛋白的相互作用
Atg13与Atg11/FIP200和Atg17的相互作用在自噬调控中发挥着协同作用。ULK1复合物由ULK1、FIP200、ATG13和ATG101组成,VPS34复合物主要由有VPS34、Beclin1(ATG6)、ATG14和VPS15(p150)组成。这些复合物共同作用于自噬前体的形成。在自噬体形成和延伸中发挥关键作用。
潜在应用价值
线粒体自噬是细胞清除受损线粒体的重要机制,通过选择性自噬途径实现。线粒体自噬在维持线粒体质量、能量代谢和细胞稳态中发挥关键作用,并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如神经退行性疾病、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等。通过调控线粒体自噬,可以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潜在的靶点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