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乾隆题匾到电影扬名:松鹤楼与得月楼的百年风韵
从乾隆题匾到电影扬名:松鹤楼与得月楼的百年风韵
苏州,这座拥有2500多年历史的古城,孕育出了无数令人垂涎的美食。在这座城市的深处,两家百年老店——松鹤楼和得月楼,如同两颗璀璨的明珠,各自散发着独特的光芒。它们不仅见证了苏州的沧桑巨变,更以其精湛的烹饪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赢得了世人的美誉。
历史渊源:两颗百年明珠的诞生
松鹤楼,始建于乾隆年间,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据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多次光顾此店,并对其精湛的烹饪技艺赞不绝口。从此,松鹤楼声名鹊起,成为苏州餐饮界的一块金字招牌。店内悬挂的“松鹤楼”匾额,相传就是乾隆皇帝亲笔所题,更增添了其历史的厚重感。
得月楼,虽然历史不及松鹤楼悠久,但也已历经百年沧桑。它因上世纪80年代一部名为《小小得月楼》的电影而声名远扬。这部电影以得月楼为背景,讲述了一段温馨感人的故事,使得月楼的名字传遍大江南北。如今,得月楼不仅是一家餐厅,更成为了一种文化的象征,吸引着各地游客纷至沓来。
精湛厨艺:舌尖上的苏州味道
说到两家店的招牌菜,不得不提的就是松鼠桂鱼。这道菜色泽金黄,形似松鼠,外酥里嫩,酸甜可口,是苏帮菜中的经典之作。在松鹤楼和得月楼,这道菜都是必点的招牌菜。但细细品味,两家的松鼠桂鱼又各有千秋。松鹤楼的松鼠桂鱼更注重传统,鱼肉鲜嫩,酸甜适中;而得月楼的松鼠桂鱼则在传统的基础上稍作改良,口感更加酥脆,深受年轻人的喜爱。
除了松鼠桂鱼,两家店还有各自的拿手好菜。松鹤楼的清溜虾仁,虾仁鲜嫩爽滑,汤汁清澈见底,是苏州人最爱的家常菜之一。响油鳝糊也是其招牌菜之一,鳝鱼肉质鲜嫩,淋上热油后发出“滋滋”的响声,香气四溢,令人垂涎欲滴。
得月楼的烤鸭则是一绝。与北京烤鸭不同,苏州烤鸭更注重酥脆的口感和扎实的肉质。得月楼的烤鸭皮脆肉嫩,入口即化,蘸上甜面酱,裹在薄饼里,每一口都是满满的幸福感。蟹粉豆腐也是其特色菜之一,豆腐细腻滑嫩,蟹粉鲜美,两者完美融合,令人回味无穷。
文化传承:百年老店的传奇故事
松鹤楼作为百年老店,承载着太多的故事和传奇。相传,松鹤楼的名字来源于一幅画。一位老画家在松鹤楼用餐后,被其精湛的厨艺所折服,遂挥毫泼墨,画了一幅松鹤延年图赠予店主。店主感其美意,便将店名改为“松鹤楼”,寓意生意兴隆,长盛不衰。
得月楼则与电影结下了不解之缘。《小小得月楼》这部电影不仅让得月楼名声大噪,也让苏州的美食文化传遍全国。电影中,得月楼不仅是故事发生的背景,更是情感的寄托。影片中那句“得月楼的点心,甜在嘴里,暖在心里”成为了得月楼最动人的广告语。
当代风貌:老字号的新生
如今的松鹤楼和得月楼,早已不仅仅是两家餐厅,它们更成为了苏州美食文化的象征。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两家店的评价都相当不错,但价格也相对较高。松鹤楼的人均消费约为153元,得月楼的人均消费则在169元左右。虽然价格不菲,但为了品尝正宗的苏帮菜,许多食客还是愿意慷慨解囊。
在装修风格上,两家店都保持了传统的苏式风格,但得月楼的装修显得更加大气。松鹤楼的装修更显古朴,仿佛让人穿越回了乾隆年间。得月楼则在传统的基础上加入了一些现代元素,显得更加时尚。服务态度上,两家店都相当不错,但得月楼由于客流量大,有时会显得有些匆忙。
松鹤楼和得月楼,两家百年老店,如同苏州美食文化的双子星,各自散发着独特的光芒。它们不仅传承了苏州的饮食文化,更将这份文化发扬光大。无论是松鹤楼的传统与匠心,还是得月楼的创新与时尚,都体现了苏州美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对于食客而言,选择哪家或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两家百年老店中,都能品尝到最纯正的苏州味道,感受到最浓厚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