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食品安全大检查:预制菜禁添防腐剂,重点食品全覆盖抽检
春节前食品安全大检查:预制菜禁添防腐剂,重点食品全覆盖抽检
春节前夕,各地市场监管部门正紧锣密鼓地开展食品安全大检查,为的就是让老百姓能够安心过年,放心消费。今年的检查重点包括米面油、肉制品等节日消费量大的食品,同时,针对近年来备受关注的预制菜,国家也在加快完善相关标准体系。
预制菜安全问题引发关注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预制菜因其方便快捷的特点,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然而,预制菜的安全问题也引发了公众的担忧。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披露,目前正在完善预制菜标准体系。其中,《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制菜》已列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立项计划,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牵头制定。同时,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正在组织制定《预制菜术语与分类》标准,对预制菜的相关术语和分类进行规范。
值得注意的是,新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将于近期实施。该标准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和限量进行了修订,特别强调了“非必要不添加”的原则。对于预制菜而言,一个重要的变化是不允许添加防腐剂。这是因为预制菜通过冷冻、冷藏等贮存条件和杀菌工艺,已经能够保证食品安全,无需额外添加防腐剂。
节日食品安全检查重点
在节日期间,食品安全检查的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商超、农贸市场、肉类批发市场等重点场所进行检查,特别是对肉类、粮油、月饼等节日消费量大的食品进行重点检查。检查内容包括产品标识、包装、保质期等,防止过期、变质、“三无”产品流入市场。
二是对餐饮经营场所进行检查,包括烹饪场所环境卫生、生熟食材存放、原料采购台账、供货商资质等。针对春节期间顾客量剧增的情况,重点检查从业人员培训及健康证、餐饮具清洁消毒流程等。
三是对学校食堂和校园周边餐饮店进行检查,确保学生饮食安全。例如,某地市场监管部门在检查中发现一家学校食堂存在食品处理区积垢问题,立即责令整改并给予警告处罚。
创新监管模式提升安全水平
为了更好地保障食品安全,一些地方创新了监管模式。例如,大连市市场监管局实施“精准防控+增信赋能”制度体系,通过细化标准、创新增效、靶向发力等措施,全面提升食品安全风险防控水平。该模式在全国255个选送案例中脱颖而出,成为25个“2024年食品安全治理典型案例”之一。
上海长宁区市场监管局则聚焦小学生爱心寒暑托班食品安全,联合团区委开展岗前培训,发布《长宁区小学生爱心暑(寒)托班就餐食品安全管理规范指引》,并组织多部门联合检查和全覆盖食品安全检查。这些措施有效提升了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得到了市区两级领导的高度评价。
如何选购放心食品
作为消费者,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来判断食品的安全性。例如,在购买蔬菜水果时,可以使用农药残留检测试剂盒进行快速检测。在选购肉类时,要注意查看检验检疫证明,选择正规渠道购买。对于预包装食品,要仔细阅读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选择添加剂较少的产品。
此外,一些大型连锁超市如胖东来等,因其严格的品控体系和良好的口碑,也成为不少消费者购买放心食品的首选。这些企业在食品安全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值得更多企业学习借鉴。
共同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食品安全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需要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努力。政府部门要继续加强监管,创新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效率;企业要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诚信经营;消费者要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学会科学选购食品,积极参与监督。
让我们共同努力,守护好“舌尖上的安全”,让每一个人都能过上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