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基层党建如何引领社区治理创新
新时代基层党建如何引领社区治理创新
新时代,基层党建被赋予了推动社区治理创新、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新使命,在社区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传统的社区治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多样化、复杂化的社会需求。因此,基层党组织作为党的坚强堡垒和战斗堡垒,在社区治理中具有独特优势和责任。通过加强党建工作,推动社区治理体系的完善和创新,提升治理效能和水平,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的科学化、专业化,为新时代社区治理创新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基层党建在社区治理中的价值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基层党建已经成为推动社区治理创新和完善的关键因素。通过加强党建工作,可以有效促进社区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和科学化,进而提升治理效能和水平。这不仅是党的基层组织履行自身职责的必然要求,也是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由之路。
首先,基层党建作为社区治理的重要引领力量,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时代,社区治理面临着诸多新挑战和新要求,如治理方式的转型升级、居民需求的多样化等,这就要求基层党组织必须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引领社区治理创新。因此,必须要大力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推动社区治理体系的完善和创新。同时,基层党组织还要紧密结合社区实际,创新治理方式和手段,提高治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其次,基层党建能够凝聚社区力量,促进社区居民的积极参与和自治意识的提升。社区治理不仅是政府的职责所在,更是社区居民的共同责任。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挥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通过宣传教育、组织动员、示范引领等方式,激发社区居民的参与热情,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同时,基层党组织还要注重培养居民的自治意识和能力,引导他们依法有序参与社区治理,共同营造和谐美好的社区环境。
最后,基层党建还能够推动社区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置,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服务。社区资源的丰富程度和配置效率直接关系到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基层党组织要发挥组织协调作用,整合社区内的各类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质资源、文化资源等,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通过党组织的引导和协调,可以促进社区居民之间的互助合作,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满足居民多样化的需求。
加强基层党建,推动社区治理创新的必要性
在新时代背景下,基层党建在推动社区治理创新方面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居民需求的多样化,传统的社区治理方式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要求。因此,加强基层党建成为了推动社区治理创新的重要路径。
一方面,基层党建的加强能够显著提升社区治理的效能。在这一过程中,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通过党组织的引领和党员的示范,社区治理体系得以不断完善和创新,从而提高了社区治理的效能和水平。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基层党建工作需要注重培养党员的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这要求党员不仅要具备坚定的政治信仰和高尚的道德品质,还要掌握社区治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另一方面,加强基层党建也是增强社区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关键举措。通过党组织的引领和党员的示范,可以凝聚社区居民的力量,增强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这种归属感和认同感进一步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推动了社区的和谐稳定和持续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基层党组织还通过组织各类活动和服务,增强了社区居民之间的联系和互动,为社区居民创造了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创新的路径探索
1.创新组织架构,构建社区治理新格局
在社区治理领域,创新组织架构对于提升治理效能和构建新格局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推行一种全新的社区治理模式,以基层党建为引领,激发居民自治的活力,发挥法治的保障作用,并通过德治教化提升社区文明程度。
首先,需要明确社区治理的新模式应以“党建引领、居民自治、法治保障、德治教化”为核心,确保党的领导贯穿于整个治理过程中。同时,通过激发居民自治的活力,可以充分发挥居民在社区治理中的主体作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其次,构建适应现代化要求的社区治理体系需要构建新的社区治理架构,这一架构应以“党组织领导、居委会负责、业委会协同、居民参与”为原则。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应得到充分体现,确保社区治理工作在党的领导下有序进行。再次,要推广“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社区治理模式。网格化管理注重社区治理的精细化、专业化和高效化,通过科学划分网格单元,实现社区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组团式服务则强调社区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组建专业的服务团队,提供多样化的社区服务,满足居民日益多样化的需求。为实现这一目标的落地执行,我们必须强化党的领导作用,确保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领导地位。同时,我们还应推动居委会和业委会等组织的建设与发展,提升其在社区治理中的参与度和影响力。此外,我们还要激发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让居民真正成为社区治理的主体。最后,在法治保障方面,我们应完善社区治理相关法律法规,确保社区治理工作的规范性和合法性。同时,我们还应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升社区居民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
2.强化党员队伍建设,提升社区治理能力
在社区治理创新的进程中,党员队伍的建设与治理能力的提升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为确保党员能够在社区治理中发挥出先锋模范作用,必须重视其整体素质与能力的增强。这要求我们从多个维度深入探讨并实践如何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以提高其在社区治理中的影响力。
首先,推行“三亮”制度——即“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通过明确党员在社区中的身份标识,强化其责任感与使命感,从而充分激发他们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这一制度不仅要求党员在社区活动中主动亮明身份,还要清晰地展示其职责范围和所做出的承诺。这不仅增强了党员的自律意识,同时也为社区居民提供了监督和评价的依据,进一步提升了社区治理的透明度与公信力。其次,为了充分发挥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还需建立并完善“党员志愿服务、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等制度。这些制度不仅为党员提供了实践平台,也确保了他们能够在社区治理中发挥出积极的导向作用。通过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党员不仅能够深入了解社区需求,还能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能力和专业水平。最后,在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还应关注到教育培训的重要性。通过定期组织专题培训、分享交流等活动,不断提高党员的政治觉悟、业务能力和群众工作能力。这不仅能够确保党员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社区治理问题时能够迅速作出准确的判断和决策,还能有效提升他们的服务质量和群众满意度。
3.创新社区治理方式,提高社区治理效能
在进行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创新的探索时,我们必须关注如何通过引入现代科技手段、推动社区自治以及加强社会组织培育等方式,以提高社区治理的效能。这些措施不仅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趋势,也是解决社区治理中面临的实际问题的关键。
首先,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对于提升社区治理效率和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创新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通过运用这些技术,可以实现社区治理的智能化、精准化和高效化。例如,利用大数据分析,可以精准识别社区居民的需求和问题,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通过云计算平台,可以实现社区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共享,提高工作效率;借助人工智能,可以提供智能化的社区服务,如智能安防、智能垃圾分类等。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社区治理的效率,还提升了居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其次,推动社区自治是提升社区治理效能的重要途径。社区自治强调居民的主体地位,鼓励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决策和管理。通过建立和完善社区自治组织,如业主委员会、居民议事会等,可以充分调动居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同时,社区自治还有助于培养居民的自治意识和能力,增强社区凝聚力和向心力,为社区的和谐稳定奠定坚实基础。
最后,加强社会组织培育也是提升社区治理效能的关键举措。社会组织作为社区治理的重要力量,能够弥补政府和市场的不足,提供更加专业、灵活、多元的服务。通过培育和发展各类社会组织,如社区服务组织、志愿者协会、文化团体等,可以丰富社区服务内容,满足居民多样化的需求。同时,社会组织还能有效整合社区内外资源,形成多方参与、协同治理的良好局面。
深圳市宝安区:党建创新赋能社区治理的生动实践
深圳市宝安区作为深圳地区党组织的诞生地,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和深厚的党建传统。近年来,宝安区充分尊重基层首创精神,从生动鲜活的基层实践中汲取智慧,积极总结推广基层实践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坚持试点先行、优化完善,最终转化上升到制度层面,最大限度释放基层活力,不断通过基层党建创新赋能基层治理“大文章”。
在社区党建方面,宝安区立足于破解城市小区治理难题,把党组织建设和党员作用发挥落实融合到居民日常生活中,以小区党建引领小区治理,推进城市美好生活在居民小区实现。近年来,宝安区坚持把小区党建作为城市基层党建的基础工程,从全区层面“一盘棋”谋划部署、系统推进,特别是于2022年印发《关于实施小区党建“树标创优”计划 扎实推进“支部建在小区上”的实施方案》,明确近3年居民小区党建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把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城市基层末梢,不断提升居民小区治理现代化、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深化党组织在居民小区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高质量落实小区党建十条措施,推动全区1170个小区实现党组织全覆盖,726个小区党支部建设达到示范点标准。加强党组织领导下的小区业委会规范化建设和运行,印发《关于强化党建引领 进一步落实业主委员会成立和履职阶段主体责任的通知》,通过明确业委会成立和履职阶段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的主体责任,推动党建引领在小区发挥实效。
深入推进“小区党组织书记工作室”建设。聚焦全面深化改革,建立“区—街道—社区—小区”四级专项小组,区级小组全面统筹“小区党组织书记工作室”建设,制定有关政策指引,组织开展经验交流及业务培训;社区小组联动辖区各类资源支持和保障“小区党组织书记工作室”的建设及有序开展各项工作;“小区党组织书记工作室”引领业主大会、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等多元主体参与小区治理,开展“传帮带”活动,探索小区治理新模式,优化小区治理工作机制。
完善党建引领小区多元善治机制。推行“1+3+N”党建引领小区多元善治模式,“1”指社区党委,“3”指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公司,“N”指小区内所有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志愿服务队伍、经营商户、居民等。通过在社区党委领导下加强小区党组织建设,把社区治理资源向小区延伸倾斜,并以小区党支部为牵引,团结聚合小区内各方资源力量,主动靠前为居民办实事、解难事,走出一条党建引领超大型社区小区精细化治理新路径。
“支部建在小区上”使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党员服务做上去,群众矛盾降下来,小区更有“人情味”了,居民群众感受到“主心骨”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
上海市“美好社区 先锋行动”: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创新典范
上海是最早开展“社区党建”的地区。1995年,上海开展城市党建专题调研,次年,率先提出了“社区党建”的概念。1998年,上海在全市全面开展社区党建工作。1999年,全国街道社区党的建设工作座谈会在上海召开,社区党建在全国范围内逐渐推广开。伴随着中国城市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为了应对社会结构分化、社会治理难度加大的现实问题,基层党建模式从社区党建逐步拓展为区域化党建,以提升社区共治水平。2009年,区域化党建在中共中央的倡导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上海结合地区党建实际,积极探索超大城市区域化党建路径,在开展区域化党建推动社区治理方面走在全国前列。2022年,上海推出“美好社区 先锋行动”,动员各级党组织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探索中国式现代化超大城市基层治理新路。
广泛开展政治动员,使党组织成为社区治理的关键驱动力量。2023年,上海市委出台了“美好社区 先锋行动”实施方案,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广泛动员政府机关、职能部门、高校、媒体、社会组织等参与“美好社区 先锋行动”,整合各方面资源推进社区建设,尤其重视发挥高校的智库作用。各基层党组织认领了175个社区项目,覆盖了上海全市16个区各种类型的基层社区治理难点痛点问题。如上海闵行区动员了区、镇、居村、高校等基层党组织,由区委牵头,成立了美好社区建设专项工作组;华东师范大学党委积极参与该行动,动员25个院系级党组织以联建共建、“党员流动服务站”等形式对接社区,组建了48个赋能团队,承接了普陀、闵行等区的48个社区治理项目,在这一行动中,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扮演着“领头羊”的角色,成为社区治理的关键驱动力量。
发挥组织桥梁作用,构建发展战略联盟为社区建设提供支持。社区不是隔离的,而是处于社会网络之中,社会网络构成了社区的生态系统,能为社区建设提供支持性力量。然而,由于在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人们原有的熟人关系被打破,社区结构日益松散;此外,由于组织分工和功能的细化,组织之间结构性的约束与
成效与展望
通过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创新实践,各地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深圳市宝安区通过小区党建全覆盖,推动了1170个小区实现党组织全覆盖,726个小区党支部达到示范点标准。上海市“美好社区 先锋行动”则动员了175个社区项目,覆盖全市16个区,有效解决了各类社区治理难题。
展望未来,党建引领社区治理仍需不断创新和完善。一方面,要继续深化理论研究,结合生态理论等现代治理理念,探索更多有效的治理模式。另一方面,要注重实践创新,鼓励各地结合自身特点,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同时,还要加强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提供有力支撑。
总之,新时代基层党建在社区治理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创新组织架构、强化党员队伍建设、以及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等,党建引领社区治理不断创新和发展,为构建和谐美好的社区环境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