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失眠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5种认知疗法助你改善睡眠
长期失眠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5种认知疗法助你改善睡眠
根据武汉市疾控中心的建议,长期失眠不仅会影响白天的精神状态,还会对身体的各个系统造成持续的伤害。研究显示,长期失眠会削弱免疫系统,使得身体更容易感染疾病。同时,持续的睡眠不足会增加高血压、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此外,失眠还会影响脑部功能,导致记忆力变差、专注力下降,并增加焦虑与抑郁的风险。因此,及时调整作息和改善睡眠质量至关重要。
科学解决方案
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是治疗失眠的首选方法,其效果通常优于安眠药。它通过改变影响睡眠的想法和行为来帮助改善睡眠质量。具体方法包括:
刺激控制疗法:训练身心将床与睡眠联系起来,例如设立固定的入睡和起床时间,只把床用于睡觉和性生活。如果20分钟内无法入睡,可以离开卧室,等困倦时再回卧室。
放松方法:通过渐进式的肌肉放松、生物反馈和呼吸练习来缓解睡前焦虑。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控制呼吸、调节心率和缓解肌肉紧张,让您保持放松状态。
限时睡眠:减少躺在床上的时间,避免白天小睡,从而缩短睡眠时间。这会让您第二天晚上更困倦。当睡眠有所改善时,再逐渐增加在床上的时间。
保持被动清醒:这种策略也称为矛盾意向法,旨在减少对入睡的担忧和焦虑。躺在床上时,努力保持清醒而不是期望入睡。这可以减少对睡眠的过度关注以及对无法入睡产生的焦虑,从而更容易入睡。
光照治疗:如果您入睡太早,然后又太早醒来,可以利用光照将生物钟往后推。可以在傍晚室外仍有光线时外出,也可以使用光疗箱。但使用前请咨询医生的建议。
药物治疗
如果认知行为疗法效果不理想,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处方安眠药。但需要注意的是,安眠药容易上瘾,且可能产生副作用,如白天昏昏沉沉和增加跌倒的风险。因此,医生一般建议短期使用,不应作为唯一的治疗方法。
生活方式与家庭疗法
无论处于哪个年龄段,失眠通常都可以通过改变日间的作息习惯和睡觉时间来治疗。以下是一些实用的建议:
遵循睡眠时间表:每天保持固定的就寝时间和起床时间,周末也不例外。
坚持运动:规律活动有助于夜间获得良好睡眠。至少在睡前几个小时安排锻炼。不要在临睡前参加消耗大量能量的活动。
检查用药:如果您定期服用药物,请咨询医生以查明这些药物是否会导致失眠。同时,查看非处方药物的标签,确认是否含有咖啡因或其他兴奋剂。
限制或停止小睡:小睡会让您在夜间更难入睡。如果需要小睡,可尝试把时间限制在30分钟以内。此外,如果您的正常睡眠时间是在晚上,不要在下午3点后小睡。
限制或避免摄入咖啡因、酒精和尼古丁:这些物质会让您更难入睡。其效果可能会持续几个小时。
睡前不要大量进食或饮用大量液体:睡前吃点零食不错,可能有助于避免胃灼热。睡前少喝水,减少起夜的次数。
营养补充建议
在失眠的情况下,可以考虑补充以下营养素:
镁:镁被称为“放松矿物质”,有助于平衡神经系统,放松肌肉和改善睡眠质量。
褪黑激素:这是一种天然的睡眠调节激素,对于失眠者可以适量补充,以帮助调节生理时钟。
色氨酸:色氨酸是合成褪黑激素和血清素的前体,有助于调节睡眠和情绪。
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D会影响睡眠质量,补充适量的维生素D有助于维持健康的睡眠模式。
通过上述方法的综合运用,可以有效改善失眠状况,提高睡眠质量。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失眠问题持续存在,应及时就医,以便查明原因并获得专业的治疗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