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四杰之一裴頠:正确发音与文学成就
初唐四杰之一裴頠:正确发音与文学成就
裴頠(péi yǎo),字逸民,河东郡闻喜县(今山西运城闻喜县)人。西晋大臣、哲学家,司空裴秀之子。裴頠出身魏晋士族河东裴氏,为人颇有雅量,见识高远,通古博今。初为太子中庶子、承袭父亲爵位,迁散骑常侍,转国子祭酒兼右军将军,拜侍中、光禄大夫、尚书左仆射等官。永康元年(300年),裴頠在政变中为赵王司马伦所害,年仅三十四岁。晋惠帝复位后,追赠本官,谥号“成”。
生平简介
裴頠出身魏晋时期的著名士族河东裴氏。他为人有雅量而见识高远,通古博今,从小知名于世。晋武帝下诏让裴頠袭爵,遭到他的坚意辞让,武帝不许。
太康二年(281年),征召为太子中庶子,迁为散骑常侍。晋惠帝即位,转任国子祭酒,兼右军将军。当初,裴頠兄之子裴憬没有官爵,裴頠陈述其先祖功勋,赐爵为高阳亭侯。
元康元年(291年),杨骏将要被杀时,杨骏党羽左将军刘豫,陈兵于门前,遇到裴頠,问太傅杨骏在哪里?裴頠骗他说:“刚才在西掖门遇到太傅,他坐着素车,带着两个随从往西边去了。”刘豫说:“我到哪里去找他?”裴頠说:“应到廷尉。”刘豫听了裴頠的话,遂离开杨骏而去。随即有诏让裴頠代替刘豫兼左军将军,屯兵万春门。杨骏被杀后,裴頠因功当封武昌侯,裴頠请求封给裴憬,惠帝竟封给裴頠次子裴该。裴頠又向晋惠帝陈请,裴憬本是嫡子,应袭巨鹿郡公爵位,先帝恩旨让我袭爵,辞让而不准。武昌侯应是我所受,特请求转封裴憬。裴该当时已娶了公主,故惠帝不听。
裴頠迁至侍中。当时天下暂时安宁,裴頠上奏请修建国学,将经书刻于石碑。皇太子读书开讲明义,陈酒馔祭祀先师孔子,饮宴祭祀射箭各种礼仪,都很有秩序。又令荀藩实现其父荀勖的遗愿,铸钟凿磬,完备郊庙朝会时的礼乐制度。裴頠博学多闻,兼通医术。
荀勖修订音律及度量衡时,得到一把古尺,比当时所用尺子短四分多。
裴頠上书说:“应改革各种度量器具,若不能全部改革,可先改太医用的衡器。称药物有差错,就会与神农、岐伯定的用药标准不符。药物的轻重,差一分一两就大不相同,可以致人死命,为害尤深。古人寿命长,今人寿命短,未必不是这个原因。”这个意见终于没有被采纳。
乐广曾经与裴輎清谈,欲以理说服裴頠,然而裴頠谈论内容丰富广博,乐广笑而不能对。世人以为裴頠是言谈之林薮。
裴頠因贾后不喜欢太子,上表直言,请求提高太子生母谢淑妃的位号,又上奏增设护卫东宫的后卫卒吏,提供三千士兵,于是东宫宿卫兵共万人。后迁为尚书,侍中官职不变,又加光禄大夫。每授予一个职务,裴頠未尝不殷勤辞让,有时上表上疏十余次,博引古今成败的事例以成文,读者莫不寒心。
裴頠深忧贾后乱政,与司空张华、侍中贾模商议欲废贾后而立谢淑妃。张华与贾模都说:“皇上自己无废黜贾后之意,如我等专断行事,皇上内心不以为然。且诸王血气方刚,贾后朋党,必有异议,恐怕灾祸一触即发,那时身死国危,也无益于国家社稷。”裴頠说:“公所考虑的确有道理。但贾后昏聩,无所忌惮,不久将使天下大乱,这该怎么办呢?”张华说:“你们两个当下还为贾后所信任,可在其左右殷勤以祸福相劝戒,可望不要出现太悖理的行为。幸而天下尚为安宁,可以过几年悠闲日子。”这个计划遂被搁置。裴頠早晚劝说姨母广城君,使她告诫贾后要像对待亲生子一样对待太子。有人劝告裴頠说:“你有幸能在宫内外尽情说话,可直陈己见,如意见不被接受,则可以病为由而退隐。这两条如不赶快行动,就是再上十次表,大难也难以避免了。”裴頠慷慨叹息良久,竟没有这样做。裴頠后来迁为尚书左仆射,侍中官职不变。他虽是贾后的亲戚,然而德望素高,四海之内,无人说他因亲戚关系而晋升,而惟恐他不居高位。不久皇帝又使裴輎专任门下事,裴頠坚决辞让,皇帝不听。
裴頠上书说:“贾模刚去世,又让我接替此职,这就满足了外戚的愿望,是显示用人偏私的举措。皇帝亲族哪有能力自保,他们只知道依靠亲戚攀援不放。然而汉代二十四个皇帝,只有孝文帝、光武帝、明帝不重外戚,他们的外戚才得以保全,也不是这些外戚特别贤良,而是因为他们处在安全的地位。昔日鲁国的穆叔不办越礼的宴乐,我也不敢接受超出常规的诏命。”又上表说:“咎繇为虞之谋士,伊尹
文学与哲学成就
裴頠在思想上坚决反对王弼和何晏的“贵无论”,提出“崇有论”,重视现实存在的事物,不满轻视事功的放达风气,力图论证封建等级制的合理性。其思想在当时有很大影响,成为崇有派领袖。著有《崇有论》等。
牟宗三在《中国哲学十九讲》中评价裴頠的《崇有论》:“裴頠的崇有论系直接针对道家的“无”而发,其论点很有启发性,但不合乎中国思想的型态。道家如老子虽强调“无”,但《道德经》中也讲“有”,不过却不同于裴頠所论的有。裴頠所论的“有”类乎西方哲学中的Being,特别类乎现象学式的Being。西方自柏拉图以降,直到近代的胡塞尔、海德格等人,都重视Being,这是西方思想的主要型态。中国思想不注重这个观念,《老子》虽有“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注一)之类的语句,但这“有”属另一种型态,不能直接解释为西方式的Being。大家可以读读《崇有论》,自己体会其说与道家所论之“有”的差别以及其所论之“有”并不足以对治道家之“无”(注二)。”
历史评价
裴頠在西晋时期是一位重要的政治家和哲学家,他的“崇有论”对当时的玄学思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反对道家的“贵无论”,强调现实存在的重要性,试图为封建等级制度提供理论支持。裴頠的这些思想在当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后世的哲学发展也产生了影响。他提出的“崇有论”成为魏晋玄学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对当时的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裴頠的哲学思想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对后世的哲学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