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天锣鼓迎新春,西安11区县同台演绎鼓乐魅力
震天锣鼓迎新春,西安11区县同台演绎鼓乐魅力
2024年西安市迎新春锣鼓大赛在西安汉长安城未央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精彩开锣,来自西安市各区县及开发区的11支参赛队伍展示了丰富多彩的锣鼓表演,包括《龙腾虎跃中国年》《盛世长安》《凤鸣金周》等,不仅展现了西安鼓乐文化的魅力,也为市民游客带来了浓浓的年味儿和喜庆的气氛。这场比赛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庆祝。
热烈的现场氛围
比赛在《龙腾虎跃中国年》震天的锣鼓声中拉开序幕。紧接着,《盛世长安》《凤鸣金周》《秦汉雄风》等融合了陕西地方特色的锣鼓表演纷纷亮相,引得观众席连连拍手叫好。
“我很喜欢周至锣鼓队带来的表演,她们的队伍里全是女性,让人眼前一亮。在击鼓的同时,她们还加入了扇子舞,展示出了女性的柔美,很震撼!”专门来看比赛的市民王女士说,自己昨天得知这里将有一场锣鼓大赛,便想着今天一定要早早来看。“总的来说,在过年期间能看这样一场比赛,感觉年味儿更浓了,喜庆的气氛一下子就有了。”
带着孩子来看比赛的西安市民刘先生告诉记者,对于锣鼓的印象,他还停留在小时候。“我小时候,家里人很喜欢这些乐器,他们表演我在旁边看。现在我自己也有孩子了,带着孩子来看锣鼓表演,发现孩子也很喜欢,这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吧。特别是我今天看到,现在的锣鼓表演比起我小时候看的,元素更多,内容更丰富,让我感觉心潮澎湃!”
群鼓齐鸣,锣声嘹亮
西安市各区县的锣鼓表演节目在突出民间传统锣鼓乐曲的基础上,不断演变创新、相互融合,旨在彰显鼓舞表演的长安风韵以及市民朋友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经过比拼,鄠邑区代表队、西咸新区代表队获得金奖;高新区代表队、阎良区代表队、蓝田县代表队获得银奖;周至县代表队、长安区代表队、灞桥区代表队、高陵区代表队、未央区代表队、临潼区代表队获得铜奖。
西安市阎良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副局长汪娇介绍,此次他们推选来参加比赛的曲目《秦汉雄风》,依托于阎良区的历史文化典故,曲调抑扬顿挫,时而高亢,时而舒缓,深受大家的喜爱,也很适合锣鼓大赛关于新年的主题。
“我们的这支表演队伍大概由55人组成,他们的平均年龄在60岁左右。平时在当地,这些演员也会为大家进行一些演出,可以说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我们也希望通过这样的比赛,把优秀的传统文化更好地发扬和传承下去,在给市民带来欢乐的同时,让更多人关注到锣鼓表演。”汪娇说。
西安锣鼓的历史文化
西安锣鼓,作为流传于西安市及周围郊县的古老乐种,自1952年夏中央音乐学院研究部两度派员与陕西音乐工作者组成联合小组对其进行考察研究起,除去“文革”期间遭禁,民间传人与“鼓乐”学者始终相濡以沫、互动互敬,彼此跟进六十余年。六十多年来,政府文化单位、学者群体、高等院校、普通民众于有意无意间形成了某种“历史的合力”,对鼓乐加以持续性社会维护,使之艰辛蹒跚前行。
唐人刘知己曾言:“夫史之称美者,以叙事为先。”本文即拟以纪实、叙事之法、学术史视角之关照,渐次展开漫长的西安鼓乐研究六十年之旅。
创新与传承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西安锣鼓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首届西安鼓乐传承创新与发展学术交流研讨会的召开,为这一古老艺术形式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专家们提出,要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融合现代音乐元素进行创作改编,推出既保留西安鼓乐特色又符合现代审美需求的新作品;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短视频、直播等新兴媒介手段,拓宽西安鼓乐的传播渠道,提升其知名度与影响力;构建“政府+学界+社会+传承人”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传承体系,整合各方资源,为西安鼓乐的传承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
2024年西安市迎新春锣鼓大赛的成功举办,不仅是一场视听俱佳的传统文化盛宴,更是西安锣鼓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里程碑。在新的一年里,让我们期待西安锣鼓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在创新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为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繁荣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