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安市城乡环境整治:打造宜居城市典范
高安市城乡环境整治:打造宜居城市典范
高安市,位于江西省西北部,隶属宜春市,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的古城。近年来,高安市积极推进城乡环境整治,通过一系列科学管理和技术创新,不断提升城市品质和生活环境,努力打造宜居城市典范。
加强城区环境卫生精细化管控
高安市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全面加强城区环境卫生精细化管控。通过推行“路长制”和“网格化”管理模式,将城区划分为若干个责任网格,每个网格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实现环境卫生管理全覆盖、无死角。同时,加大环卫设施投入,新增各类环卫车辆50余台,新建垃圾中转站3座,有效提升了垃圾清运效率和处理能力。
在市容市貌整治方面,高安市持续开展户外广告、占道经营、乱停乱放等专项整治行动,累计拆除违规广告牌2000余块,清理占道经营摊点1500余个,规范车辆停放秩序3万余次。通过这些措施,城区环境焕然一新,市容市貌得到显著改善。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高安市大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和宜居水平。近年来,先后实施了城市道路改造、雨污分流、公园绿地建设等重点工程。新建和改造城市道路20余条,总里程达30公里,有效缓解了交通拥堵问题;推进雨污分流改造工程,新建污水管网50公里,提升了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新建和改造公园绿地10余处,新增绿地面积150万平方米,为市民提供了更多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推进重点区域市容管理
高安市还特别注重重点区域的市容管理,对车站、医院、学校等人员密集场所周边环境进行重点整治。通过增设公共厕所、垃圾收集点和果皮箱等环卫设施,改善了这些区域的环境卫生状况。同时,加强了对建筑工地的管理,要求所有工地必须设置围挡,进出口必须硬化,并配备冲洗设施,有效控制了扬尘污染。
打造美丽乡村
在农村环境整治方面,高安市同样取得了显著成效。以“四新四变”为发展定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2024年,全市共设立7个新农村建设点,其中江渡小桥村、景贤饶家村、为秀美示范村庄创建点。通过拆除危旧房屋3千余平方米,打造美丽庭院230个,硬化村内主干道1.6公里,修建水沟357米,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同时,高安市还积极推进农村改厕工作,70户户厕改造正在有序推进。为提升人居环境卫生,重点整治“园中村”及路域环境,实施4次整治行动,历时超60天。通过探索镇级月度考核评比新机制,与其他乡镇实施交叉检查,互相借鉴先进工作方法,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保障农业生产
在农业生产方面,高安市坚持稳产保供,积极应对高温天气带来的挑战。全力保障农业生产用水,积极推进投入达500余万元的卢泉水库引水渠建设,建设完成后将大大提高卢泉水库蓄水量,保障附近邓家、景贤等5个行政村的灌溉用水。同时,对全镇范围内田间水渠进行清淤、疏通和清障,清理干渠、支斗渠共40余公里。
为确保早稻种植增产增收,高安市继续开展土地流转,引进种粮大户,积极抢抓农时,进行早稻种植,全镇已种植早稻面积3.4万余亩。同时,积极鼓励农户种植棉花等经济作物,已种植棉花110余亩,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100亩种植任务。
推动乡村振兴
在乡村振兴方面,高安市成效显著。通过加大乡村振兴产业项目建设,投资135万元入股新街粮食烘干厂,发展壮大景贤村、月塘村村集体经济;投入19万元在源塘村修建一条480米硬化道路。深入开展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工作,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了1次集中大排查,对我镇辖区内所有农户进行进村入户开展走访排查、政策宣讲和帮扶工作。
每月对“三线预警信息”进行入户核查工作,截止6月份已上户核查136人,纳入监测户5户20人。同时对监测帮扶对象25户92人,每月落实一户一人监测帮扶台账。对脱贫劳动人口进行每月动态就业监测,落实交通补贴75人,落实公益性岗位55人。深入开展产业帮扶,已落实特色产业奖补19户,共4.1万元;落实小额信贷贷款152万元。
高安市城乡环境整治的成功实践,不仅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塑造了城市的良好形象,吸引了更多游客和投资者。通过科学的管理策略和技术手段,高安市正朝着更加清洁、美丽、宜居的方向不断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