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西泮过量,小心心理炸裂!
地西泮过量,小心心理炸裂!
2024年8月,一对年轻情侣因感情纠葛,相约服用过量地西泮自杀。两人被发现时已陷入深度昏迷,最终抢救无效身亡。这起悲剧再次敲响了警钟:地西泮这种常见的镇静催眠药,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带来致命的后果。
什么是地西泮?
地西泮,又名安定,是一种常用的苯二氮䓬类药物。自1963年上市以来,它迅速成为全球处方量最大的药物之一。地西泮具有抗焦虑、镇静催眠、抗癫痫、抗惊厥等多种药理作用,广泛应用于临床。
其作用机制是通过增强中枢神经系统中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GABA)的作用,从而产生镇静、催眠、抗焦虑和肌肉松弛等效果。地西泮口服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高达93%-100%,半衰期长达20-100小时,代谢产物仍具有活性,因此作用时间较长。
地西泮过量的危害
虽然地西泮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但过量使用会带来严重的健康风险:
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轻度中毒可表现为嗜睡、意识模糊、行动迟缓;中度中毒会出现浅昏迷和呼吸抑制;重度中毒可能导致深度昏迷甚至死亡。
呼吸系统影响:地西泮会抑制呼吸中枢,导致呼吸困难或停止,严重时可引发大脑缺氧,威胁生命。
心血管系统反应:某些情况下,地西泮会导致心率减慢和血压下降,长期滥用可能诱发心脏功能不全或骤停。
肝肾负担加重:地西泮主要在肝脏代谢,经肾脏排泄。过量使用会加重肝肾负担,对已有相关疾病的人群影响更大。
长期依赖与戒断症状:地西泮具有较强的依赖性,长期使用容易产生药物耐受。突然停药会出现焦虑、失眠、震颤等戒断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持续半年之久。
精神症状:过量使用还可能引起兴奋、多语、幻觉、噩梦等精神症状,对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安全使用建议
地西泮属于国家管制的第二类精神药品,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以下是一些安全使用建议:
遵医嘱用药:严格按照医生的处方和建议使用,不随意增减剂量或停药。
短期使用:避免长期连续使用,以减少依赖性和成瘾性。
监测副作用:使用过程中密切关注身体反应,如出现嗜睡、头晕等副作用应及时就医。
特殊人群慎用:孕妇、哺乳期妇女、老年人和肝肾功能不全者应慎用或禁用。
避免与其他药物混用:不要与酒精或其他镇静剂同时使用,以免增加风险。
结语
地西泮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药物,但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合理使用可以缓解病情,滥用则可能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请务必遵医嘱使用,切勿自行调整剂量。如果你或身边的人有类似情况,请及时就医寻求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