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辅警管理创新: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三管齐下
厦门辅警管理创新: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三管齐下
近年来,辅警队伍在维护社会治安、服务人民群众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辅警擅离职守等问题时有发生,不仅影响了警务工作的正常开展,还可能对公共安全造成威胁。因此,加强辅警队伍管理,提升其职业素养和纪律性,成为当前公安工作的重要课题。在这方面,厦门市公安局湖里分局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成功打造了一支高素质的辅警队伍,为全国辅警管理提供了宝贵经验。
制度化管理:明确职责,减轻负担
湖里分局高度重视辅警队伍的制度化建设,通过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和减负机制,为辅警履职提供清晰的指引。分局制定了《加强新时代公安派出所工作任务分解方案》,压实分局党委委员挂钩派出所责任,定期到派出所实地指导推进,解决基层实际问题。同时,实施刑事案件“负面清单”细则,建立健全协同高效上下贯通的公安特色大监督工作机制等减负机制,严格控制业务警种部门下发文件规定、考核指标数量。这些措施不仅明确了辅警的工作职责,还有效减轻了他们的工作负担,使他们能够更加专注于本职工作。
规范化改革:优化结构,提升效能
湖里分局积极推进警务运行模式的规范化改革,通过建立综合指挥室、社区警务队和案件办理队,优化了警务活动的组织结构。分局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派出所综合指挥室建设指导意见》《派出所综合指挥室工作机制汇编》《派出所综合指挥室情指业务标准化工作清单》等文件,优化“八岗”建设,不断实现警务活动由“业务驱动”向“数据赋能”转变。同时,分局推进“强基专项三年行动”,统筹增配了36名社区民警、361名辅警、68名警务助理,评选社区民警“季度之星”8期24人次。这些改革措施不仅提升了辅警的工作效率,还增强了他们对工作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信息化创新:科技赋能,精准管理
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湖里分局走在了全国前列。分局依托智慧警务运营中心,自主研发上线集成预警、评估、访查的重点人员数据治理模型,实现涉精患警情同比下降近30%,公安列管对象“零失控”、严重肇事肇祸案件“零发生”。此外,分局在围里、后浦、后坑等区域自主探索“智慧城中村”应用场景,优化房屋分级管理模式;立足警网格融合的长效发力点,瞄准小区、楼宇、码头、岸线等管控课题,探索提质增效、辐射湾区的“智慧管控五通样板”。这些信息化手段的应用,不仅提高了辅警的工作效率,还有效预防了擅离职守等违纪行为的发生。
成效显著:数据见证改革成果
湖里分局的辅警管理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据统计,2024年上半年,全区刑事类警情较去年同期下降20.5%。在警力无法刚性增长的情况下,分局通过科学合理的警力配置,使社区民警占全局警力和派出所警力的比例分别提升至21.8%和41.8%。同时,一标三实采集准确率提升至98.36%,房屋地址登记准确率98.17%;扬言个人极端警情同比下降12.29%,涉精患警情同比下降9.26%。这些数据充分证明了湖里分局辅警管理改革的有效性。
厦门经验:全国辅警管理的典范
厦门市公安局湖里分局的辅警管理经验,为全国公安机关提供了有益借鉴。通过制度化、规范化和信息化的管理手段,湖里分局不仅有效预防了辅警擅离职守等问题,还显著提升了辅警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工作效率。这一成功经验表明,只有不断创新管理方式,才能真正打造一支忠诚可靠、纪律严明、业务精通的辅警队伍,为维护社会治安和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