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搞抽象:2024年最火的网络文化现象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搞抽象:2024年最火的网络文化现象

引用
澎湃
16
来源
1.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669879
2.
https://www.woshipm.com/user-research/6059958.html
3.
https://www.woshipm.com/share/6157833.html
4.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429301
5.
https://m.36kr.com/p/2966238095921410
6.
https://www.court.gov.cn/zixun/xiangqing/452031.html
7.
https://www.cztv.com/newsDetail/756000
8.
https://m.bjnews.com.cn/detail/1729140706168298.html
9.
676185f7000000000b0219d9
10.
677569660000000013001926
11.
6761819a000000001300acd3
12.
6764206b000000000800c2a3
13.
67631dde00000000140266c0
14.
http://www.acpaa.cn/article/content/202409/6372/1.html
15.
https://www.hualixy.edu.cn/jsfzzx/zyfx/content_64146
16.
https://sputniknews.cn/20250110/1063562773.html

2024年,一个词火遍全网——“搞抽象”。从最初的亚文化,到如今的年度热词,“搞抽象”已经渗透到年轻人的日常生活中。它不仅是一种网络用语,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对现实的调侃,一种对未来的期待。

01

从烧烤摊到年度关键词

2015年9月1日,成都街头的一个烧烤摊上,网络主播李赣宣布“抽象工作室”正式成立。谁能想到,这个看似随意的举动,竟然开启了一种席卷全网的文化现象。

李赣在直播间中频繁使用的“真的抽象”口头禅,逐渐演变成一种独特的网络文化。起初,抽象文化主要在小众圈层中传播,带有强烈的反主流色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开始突破圈层的限制,走向大众视野。

2024年12月2日,小红书将“抽象”定为年度关键词,标志着抽象文化正式登上主流舞台。小红书官方解释说:“玩抽象”为社区氛围带来了新的活力,开启了一种更轻松的对话方式和情感互动。

02

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搞抽象”的核心要义是什么?简单来说,就是“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它通过看似无厘头的对话和行为,创造出令人捧腹的效果。

比如,当有人夸你字写得好时,你可能会回答:“像不像正楷?”对方接着问:“像不像?”你却突然来一句:“像Angelababy。”这种看似无关的回复,恰恰是“搞抽象”的精髓所在。

再比如,当有人问你:“你看偶像练习生吗?”你一本正经地回答:“不像。”这种巧妙的双关,让人忍俊不禁。

“搞抽象”之所以能流行,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打破了传统对话的规则。它不拘泥于逻辑,不遵循常规,反而在看似混乱的表达中找到了乐趣。

03

抖机灵:网络热点的巧妙运用

除了“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搞抽象”还擅长“抖机灵”。这通常体现在对当下热点事件的巧妙引用上。

比如,在某热门综艺节目中,一位选手因为紧张而表现不佳,观众纷纷评论:“这操作太抽象了。”这里的“抽象”实际上是在调侃选手的表现超出了常规认知。

又比如,当某位公众人物因为言行不当而登上热搜时,网友可能会评论:“这人真是太抽象了。”这种评价既包含了批评,又不失幽默。

“抖机灵”之所以能成为“搞抽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因为它巧妙地利用了词语的多义性和表达的含混性。这种表达方式不仅展现了发言者的机智,也让对话充满了乐趣。

04

抽象文化的双刃剑

然而,“搞抽象”并非全然正面。它在带来欢乐的同时,也引发了不少争议。

一方面,“搞抽象”可能成为逃避现实的借口。当人们用无厘头的对话来回避严肃的话题时,可能会导致真正的问题被忽视。

另一方面,“搞抽象”也可能成为网络暴力的温床。在某些情况下,看似幽默的调侃可能暗藏恶意,对他人造成伤害。

此外,“搞抽象”还可能加剧代际之间的沟通障碍。对于不熟悉网络文化的长辈来说,年轻人的“抽象”对话可能完全无法理解,从而产生误解和隔阂。

05

抽象文化的未来

尽管存在诸多争议,“搞抽象”文化依然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它不仅是一种网络用语,更是一种时代精神的体现。

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生活中,人们需要一种轻松幽默的方式来缓解压力。“搞抽象”恰好满足了这种需求。它让人们在面对困境时,能够用笑声化解烦恼,用幽默应对挑战。

同时,“搞抽象”也在不断进化。从最初的简单调侃,到如今的复杂梗文化,它正在变得越来越精致。这种进化不仅体现在表达方式上,也体现在内容的深度上。

未来,“搞抽象”可能会进一步融入主流文化,成为人们日常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能会出现在广告中,出现在影视作品里,甚至出现在教科书中。

但无论如何变化,“搞抽象”的核心——那种对生活的调侃,对规则的戏谑,对未来的期待——是不会变的。它将继续陪伴着年轻人,成为他们面对人生海海时的一抹亮色。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